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线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答案 解析 腐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到湿地后会导致细菌在湿地中大量繁殖,所以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会使腐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解者 食细菌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 (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_______积累较少。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植物寄生  0~10 有机质(腐殖质)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89 19 28 10~20 21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598 92 71 10~20 163 9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据表可知,三个群落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线虫出现表层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10 cm的土层,且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最高。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湿地类型 线虫属 丰富度 土层深(cm) 植物寄生线虫 (条/100 g干土) 腐食线虫 (条/100 g干土) 食细菌线虫 (条/100 g干土) 碱蓬群落 19 0~10 93 15 12 10~20 14 2 10 柽柳群落 18 0~10 89 19 28 10~20 21 0 15 白茅群落 24 0~10 598 92 71 10~20 163 9 7 白茅群落 丰富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据题表分析,白茅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为24,其余两个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均低于该群落,所以白茅群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 13.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 风暴的袭击,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 原面积,西北某坝上地区利用沙棘 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 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1为恢复过程中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土壤 次生 答案 解析 该盐碱土地的土壤没有完全改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一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 A 减少 增多 答案 解析 种群数量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A、B、C、D四点中A点时乙种群的数量最大。由图中甲与乙种群的相对数量呈现“非同步性”变化——“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可判断乙捕食甲;又因为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可知该食物链为沙棘→甲→乙,当甲种群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会增多,沙棘数量会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B.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 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