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海上丝路研究的若干问题补论.PDFVIP

唐五代海上丝路研究的若干问题补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五代海上丝路研究的若干问题补论

唐五代海上丝路研究的若干问题补论 厦门大学历史系 郑学檬 摘要:本文补论三个问题:一、认为汉唐以来海上贸易地点是从南往 北位移的,唐五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除广州为波斯、阿拉伯商 人所熟悉外,其他港口外国船舶时有时无,还没有相对固定的“始发港”、 “终点港”。二、唐五代与南海诸国贸易的主要问题有:①唐五代海上丝 绸之路东段航路以“广州通海夷道”所记的从广州经海南岛东海岸(九 州石、象石)、西沙群岛以北涨海海域,直达占城的“斜通”航线为经常 性航线;②唐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仍以天文导航为主,“惟指 星辰定南北”,指南针只是辅助导航手段;③8 至10 世纪波斯、阿拉伯穆 斯林商人以“波斯舶”为通称,经营着中短途贸易、转口贸易,既可较 快赚钱,还可减低相关风险;朝贡贸易带动了香料贸易,也成就了阿拉 伯穆斯林商人;香料、药材、陶瓷是主要贸易货物。三、海上丝路开通 之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之日。佛教、琐罗亚斯特教(祆教)、摩 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继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岭南、江南,随 之而来的是阿拉伯、印度、南海各国的音乐、绘画、雕塑、文化习俗, 也渐渐浸染岭南、江南,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唐五代; 海上丝绸之路;东段航路与贸易 1 / 24 学术界关于海上丝路的论著已较多,内容也较丰富。本文仅就以下三 个问题补充个人浅见,供讨论参考。 一、如何判定海上丝路的 “中国始发港”? 有些文章在论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问题时,多强调本省某地是始 发港,为地域争光,但缺乏动态分析,需要略加探讨。从历史上说,海上 贸易地点是从南往北位移(北方黄海航线可能例外)的:先秦时期,南方 沿海港口无明确记载;两汉三国至南朝,交州(交趾、龙编、安南)、合 浦、徐闻、番禺均为南方沿海的贸易地点,互为补充。因为当时航海技术 落后,只能沿海岸航行;南海各小国交易货物零散,因而有就近贸易习惯。 《晋书》记载说:“初,徼外诸国尝赍宝物自海路来贸货,而交州刺 史、日南太守多贪利侵侮,十折二三。”①即指南海或印度等国有“自海路 来贸货”,至交州交易。至梁而稍有规模逾于前代。② “初”的意思是指过 去、开始时。就是说晋代以前,交州为海路贸易主要的港口。伯希和《交 广印度两道考》的《交广兴替》一节写道:“纪元初年中国与南海诸国商 业政治关系频繁之时,交趾,质言之东京,曾为航行之终点。”③因为汉时 交州辖境包括今越南北部、中部和两广等地区,合浦郡为其属郡,郡治徐 闻与东京(交州治所)的海上贸易颇为活跃。经三国的吴国和南朝的宋、 齐、梁,合浦郡的合浦、徐闻 ④仍为海上贸易港口。而后则有番禺(又称 南海、广州)的继起。 ① 《晋书》卷97 《四夷·林邑国》,北京:中华书局1974 年,第2546 页; ② 《梁书》卷54 《诸夷·海南》,北京:中华书局1973 年,第783 页。 ③ 冯承钧译著集之伯希和《交广两道考》上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第176~177 页。 ④ 《元和郡县图志》(下)阙卷逸文卷3:“徐闻县,本汉合浦旧县也,属合浦郡。”“汉置左右候官,在县 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穷,诣徐闻。’”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 第1087 页。 2 / 24 至唐,李肇《国史补》(卷下)记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 南、广州。”将安南(又曾称交州、交趾、东京、龙编)置于广州之前, 因当时安南仍是通南海各国的大港。《旧唐书·地理志》也记载:“隋平陈, 置交州。炀帝改为交趾,刺史治龙编,交州都护制诸蛮。其海南诸国,大 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百里,三五千里,远者二 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自汉武已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① 虽然交州仍是唐代的对外贸易港口,但广州已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口。《文苑英华》记云:“涨海奥区,番禺巨屏,雄藩夷之宝货,冠吴越之 繁华。”②涨海,即南中国海,或谓“涨”是“China ”音译。伯希和指出: “考贾耽《路程》,南海一道始于广州。9 世纪时大食人(Arabes)即于广 州登岸。968 年安南之独立”,交广兴替问题随之终结。③广州兴盛的同时,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与贸易的扩大,港口自然北移,泉州、扬州因此入围 矣。 唐五代阿拉伯商人(当时统称为波斯舶)主要贸易港是交州、广州、 泉州和扬州 。唐德宗时陆贽报告说外国船舶多至安南(交州)市易。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