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通货膨胀详解
第七章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三、通货膨胀效应 四、通货紧缩及其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1.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概念的要点: 1. “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2. “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纸币贬值就会降低,商品和劳务价格就会上涨。 3. “通货膨胀”与“货币价格”相联。以区别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 4.“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 5. “通货膨胀”与“物价持续上涨”相联。通货膨胀中的价格变动的过程中物价具有上涨的倾向,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12月,以战前价格指数为100,德国40种基本商品的价格指数达到143×1011 。 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消费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 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的深渊。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最后几年(1945-1949),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金圆券的发行量折合法币高达2,038,374,000,000亿元,上海的物价总指数由1937年6月的100,上升为36,366 × 1011 。这两次通货膨胀都被作为恶性通货膨胀的典型例子载入史册,成为世界货币史上的两大恶梦。目前为止,通货膨胀的最高速度记录,由当年的国民党政府保持。 从1937年到1949年,物价水平的上升,是德国当年的900倍。据说,有个家庭从3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存下一大笔钱,用作孩子未来的教育。到了孩子18岁生日时,将全部存款取出,正好够买一块生日蛋糕。国民党政府颁布了种种严厉的价格管制法令,并将物价飞涨归咎于“奸商”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然而,政府当局滥发货币的源头不止,扬汤止沸,结果只能是悲剧收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2.通货膨胀的度量 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按国际惯例,我国房地产价格并不包括在CPI统计范围之内,而是以房租价格的形式计入CPI统计中。 PPI——批发物价指数或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全国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 GDP(GNP)平减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名义值与实际值的比率。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图形 货币增加从而引起需求拉上进而引起货币供应增加的变量主要有三个:一是财政赤字;二是金融赤字;三是贸易顺差。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治理: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1)出售政府债券(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3)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直接提高利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削减政府预算(2)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3)增税(4)发行公债(5)开征特别消费税 增加有效供给政策:(1)减税(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稳定币值(4)精简规章制度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1.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成本推动是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因此,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 (1)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 前提:强大的工会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