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二下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PAGE \* MERGEFORMAT8
高二下期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李华 审题人:胡勇 做题人:苟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回答1~2题。
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回答3~4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6.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回答11~12题:
11.《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回答13~15题:
13.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14.“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北京卷).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卷.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海南省).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英语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四川卷)(含答案全解析).docx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数学).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天津卷)(含答案全解析).docx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福建卷,版,含答案).doc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综(物理部分)word版.docx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