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学完整总结资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执业药师 中药鉴定学——总论部分总结 一、历代本草: 1. 《神农本草经》,汉,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2.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3.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苏敬等22 人,由政府组织编辑颁行,为我国和世界上 最早的药典;采用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著作打下基础。 4. 《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收载《新修本草》未载药物692 种,各药一般记有性味、功 效、生长环境、形态、产地及混淆品种考证等。 5. 《海药本草》,唐,李珣,主为外国输入的药物。(2011 年,主载国外输入的药物的本草) 6. 《图经本草》,宋,苏颂等,重视药材的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7.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又名《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现 今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8.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集明代以前本草学说之大成。(2012 年,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9.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记载《本草纲目》未记载的药物716 中,新增西洋参、 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10. 《晶珠本草》,清,德玛尔·旦增彭措,是历代收载藏药最多的典籍。(2013 年,历代本 草著作中记载藏药最多的是) 11. 《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濬(jun),为植物学名著,其中有很多药用植物,根据著者 平生经验,辨别形色气味,摹绘成图,附以考证,以求名实相符。 (3213,3 个唐代,2 个宋代,1个明代,3 个清代,通过数字来记忆) 二、产地加工: 1.拣,洗 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车前子,葶苈 子。(标黄为重点)。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块 (2012 年,对 一些坚硬的藤木类、较大的根及根茎类或肉质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 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2011 年,含浆汁、淀粉粒、糖 分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4.熏硫 近年来熏硫后有效成分下降,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故《中国药典》已不使用该方 法加工。(2013 年,《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是) 5.发汗 需要发汗的药材包括: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2013 年,在产地加工时 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6.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时时揉搓,使皮、肉紧 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7.干燥 如生姜、地黄、益母草、石斛等要求鲜用。 (1)晒干 不宜晒干的药材:①含挥发油:当归、薄荷、金银花等。②晒后变色:某些花 类、叶类、全草类等。晒后易爆裂:③郁金、白芍、厚朴。 (2)阴干或晾干 本法适用于上述几类不宜久晒或暴晒的药材。 (3)烘干 一般温度:50~60℃,多汁的果实类70~90℃。含淀粉——烘干温度缓缓上升; 好挥发油或保留酶活性,如薄荷、杏仁、芥子等,不用烘干法。 《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2013 1 执业药师 年,《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暴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三、药材和饮片的取样法 1.抽取样品前 2.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总件数5,逐件取样;5~99,随机抽5 件;100~1000,5%取样;1000,超过部分按1%取 样;贵重药材和饮片,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2013 年,《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规 定,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有) 3.每一包件的取样原则: 4.每包件的取样量:①一般药材和饮片抽取100~500g。②粉末状药材和饮片抽取25~50g。 ③贵重药材和饮片抽取5~10g。 5.抽取样品总量 6.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 四、灰分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灰分测定法包括总会分和酸不溶灰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