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样的学术声音 特殊的教学应对——温室效应是否存在的综述与思考.pdf

异样的学术声音 特殊的教学应对——温室效应是否存在的综述与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样的学术声音 特殊的教学应对——温室效应是否存在的综述与思考

地理纵横 2012年 第 12期 垒重—l Nm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其专家 而反对者则从CO。的来源上进行反驳:大气中CO的主 有权拥有各国气象数据资料)公布的部分年份的数据或 要来源包括有机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火山喷发、人 估计值,而很多相关研究均建立在这类数据之上。但随 类排放,其它还有碳酸岩的转化、自然界的自燃、海洋 着 “气候门”事件的曝光,IPCC数据的权威性受到了 调节等等,各种来源所 占比重如图2所示。但其组成比 质疑。笔者在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原南京气象学院) 例并非一成不变,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海洋。 的相关专家求教时,得到的说法是:全球气温只有波动 由于CO具有一定的水溶性(15℃、一标准大气压下, 值,没有净值。 每l体积水可溶l体积的CO),并且是可逆的,海洋就 根据这些波动值制作的统计图表,自上世纪80年 成为CO的重要储存器和调节器。当气温升高或大气中 代开始,以詹姆斯 ·汉森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全 的CO浓度降低时,溶解在海洋中的CO就会向大气中 球气候变暖的观点。但反对者认为:近百年来的气温变 释放,并且其释放的数量与人类制造的CO,绝对不可同 化经历了两升两降的过程,如果仅截取气温上升部分 日而语。即使与有机物腐烂、火山爆发等来源相比, 的统计数据(如 “气候门”事件中专家截取的是图l5【中 人类排放CO。的数量同样是相当有限的。以动物和细菌 1975~1990时间段的数据),结论当然是全球在变暖。 为例,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CO,而人为生成的 如果采用1940~1975年(图中未显示)或截取新世纪以来 CO仅有65亿吨左右,实在微不足道。综上所述 ,生物 的气温年变化图,结论可能就会相反。由此,反对者们 和海洋才是CO增加的真正元凶。 认为:全球变暖可能是人为操纵数据的结果。 孥 氅 \ 童黎 嘣 黧 ‘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年份 图2 大气 中二氧化碳来源构成 图1 1975~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4.从物理性质看,GO,的增暖作用已达极限 反对者们对暖化学者们采用的数据的质疑还包 括:多数气象站原始温度数据采集点不合格、温度数据 《东京议定书》认为,主要温室气体按其暖化作 采集点所在地城市化、提供的温度历史曲线不是实际数 用大小排列,依次为: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氧化 据、电脑模型设计不科学等。 他们甚至认为,暖化者 亚氮、甲烷、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 们篡改和杜撰数据是最不能容忍的 “科研腐败”。因 等八种。近地面大气主要靠它们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此,在确信汉森等人将上世纪最暖年份由1936~z改为 但每种温室气体只能吸收某段或某几段波长范围内的辐 1998年后,弗里曼 ·戴森批评道: “地球人高估了全球 射能,这部分内的波长范围被称为光带。在光带以外的 变暖的影响,而那个真正该对此负责的人就是詹姆斯 · 热射线,气体呈现出透明体的性质(即大气窗口)。地面 汉森。他一直在夸大所有危险……汉森将伪科学变成了 辐射的波长主要集中在4~100微米范围之间。由图3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