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洛阳市中心医院 神内一区 概念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病源学 布鲁氏菌形态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国内外疫情流行概况 世界概况 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亚洲的伊朗、老挝、蒙古等国家发病较严重。 国内概况 布鲁氏菌的主要储存宿主是感染布病的羊、牛、猪。因此布病的地理分布与家畜分布密切相关。我国布病疫区可分三类: ①严重流行区:黑、吉、蒙、宁、青、藏、新、豫。 ②一般流行区:陕、甘、川、冀、辽、鲁、晋、粤、桂。 ③散发流行区:其他省市。 储存宿主与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犬、鹿、马等。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 检查病畜 饲养病畜、挤奶 接触病畜排泄物 屠宰病畜 皮毛加工 临床类型 临床分期 潜伏期: 一般1~3周,平均两周。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或1年之久。 急性期: 发病3个月以内,有高热、明显症状和体征,并出现血清学强阳性反应。 亚急性期:发病3~6个月,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反应和皮肤变态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1、发热: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时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多在傍晚升高。 布病患者高烧时,一般仍然神智清醒,而且感觉尚好,但体温降后则感觉症状加重,软弱乏力。此现象为布病特有。 主要症状 2、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夜晚汗多,汗味酸臭。体温下降时,大汗淋漓,甚至虚脱是其特征。 3、乏力:几乎所有布病患者都有此症状。 4、疼痛:呈游走型关节和肌肉疼痛。多为大关节,持续性钝痛,过劳或气候变化加重。其他部位如头痛、眼眶痛等。 诊断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 1 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 试管凝集试验:1:100 (++)及以上。 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抗人球蛋白试验: 1:400 (++)及以上。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 出现可见凝集。 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一次出现直径2.5厘米以上。 治疗 急性、亚急性期布病治疗 1、传统抗菌药物的应用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 一般应用四环素抗生素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最常用的是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分两次肌注。应用此治法,一般治疗后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平均退热期为5-7天。 (2)利福平(Rifampicin),并用强力霉素(doxycycline)治疗 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给药最短6周。 2、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抗生素被应用于布病的治疗。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是新一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氟派酸),不仅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杀菌作用,对布氏菌有效。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拉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作用。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S 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可用于治疗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 近几年来,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已上升为仅次于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第3大类抗生素。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仅为37%。 妇女在怀孕期,患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