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随写” (已发表).pdf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随写” (已发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随写” (已发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随写” 【摘要】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写”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淡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读书随写”不仅 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 “读书随写”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意义上的“读书随写”类似于点 评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性体验去鉴赏,探究文字潜携暗系的 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 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表现出个性和才情,同时 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共同探究 品味 鉴赏能力 感悟和发现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 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经验。”给予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 互动,在交流、朗读中重视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 读教学的习惯性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而 忽视让学生动笔的现象,导致了“阅读”意义的狭义性,导致了听、说、读、写的割裂 。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写”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淡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读书随写”不仅是 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 读书随写”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随写”呢? 一、 疑问性的“读书随写” 1 阅读是由主体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书旁边记下自己的疑问,以便通过 进一步阅读理解或与别人讨论交流中解决疑问。 比如《将相和》一文,揭示课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题旁记下自己的疑问。不少学 生记下这些问题。“将”是谁?“相”是谁?他们因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 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 提,也是一种很重要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利于促 进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针对疑问深入思考,并运用合作的方 式,与同学共同探究学习。 二、 理解性的“读书随写” 古人读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既是阅读的方法,又是阅读的习惯,体现 着完整的阅读历程: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诵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大脑去思考体验 文本,用文字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由此获取的启迪、乐趣。阅读时,需要对文本 中字、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并对此作批注,这种阅读方法理应贯穿于整个阅读过 程。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这一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重视阅读过程中动笔 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阅读课 文,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的理解课文, 并获得亲自参与学习的积极体验。 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边读书边在书上标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与同学进 行交流。师生交流时,我发现学生们找到的诸葛亮之“神”还真不少。有一位学生在“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旁边写到:“诸 葛亮算到鲁肃的忠诚老实,一神。”又在“这时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旁 边写上“诸葛亮三天之前便算到了第三天早晨必有大雾,二神。”……经过充分读书后 ,最多的学生找到了七八处之多。教师组织全班相互交流以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全 面而深入了。 这样的课堂“读书随写”是学生亲自参与阅读实践之后的自我感悟和发现。有了这么 2 深刻的理解,显然教师繁琐的分析和讲解都成了多余的了。 现在语文的课堂上颇为流行的注重直觉,对好词好句只重视“意义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