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九--诗词鉴赏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
专题九?诗词鉴赏
1.(2010江苏省南京市,6、7,5分)
(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2分)
诗集名称:《 》全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全品中考网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2.(2010湖南省长沙市,四,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8分)
(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1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3.(2010江苏省盐城市,二(1),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全品中考网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山东省烟台市,3,2分)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5.(2010山东省东营市,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全品中考网
6.(2010山东省济宁市,二(1),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全品中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2010四川省南充市,7,3分)
诗词鉴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8.(2010四川省乐山市,10,5分)
诗歌鉴赏。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全品中考网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全品中考网
9.(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
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