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文物
第五节 青铜器的仿造、伪造与辨伪鉴定 一、青铜器仿古、作伪的历史 通常说的仿器或伪器,是指后世仿作前代器物或作伪成前代器物(主要指先秦器物),也就是仿古作伪。 仿古,在唐宋时期就有了;作伪则始自宋。 (一)唐代的仿古器 自秦汉以降,先秦古器古礼历经千年变迁,几乎已面目全非,讫唐宋,先秦铜器出土日多,人们慢慢认识到这些铜器多为先秦礼器,但这些古礼器却与当时沿用的礼器以及文献所载的礼器多有不符,为檄正流传之谬误,恢复古礼器原貌,遂由宫廷官府以出土铜器为标本,仿造各种铜器,主要是祭器。 唐天宝年间至南唐后主李煜200余年间时间,朝廷曾于江苏设场仿铸古铜器,这种仿器多在器上有监官花押、铸造年代等。唐仿器一般都比较轻薄,质细,呈银灰色,足也较高,花纹细致,缺乏古代铜器的古朴气质。 (二)宋代的仿器和伪器 宋代,金石学兴起,公私皆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造,以为郊庙之用。特别是政和年间,由于徽宗赵佶好古崇古,酷喜古物,古代名器无不仿制,除宫廷大量仿造外,还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县)设置工场,仿铸古物。 上层人物既仿制以崇古,下层工匠便伪造以图利。 据《洞天清绿》所载,当时伪造古铜器的方法,是用水银加上锡末,在新铸出的铜器上均匀涂抹,然后用浓醋调细卤砂末,以毛笔蘸涂,这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呈现出各种颜色时,如需要腊茶色,或黑漆色,即马上以清水浸泡,清水浸泡要看准火候,稍慢就会变色,如不浸泡,最后就形成翠绿色。取得合适的颜色后再用新布拭擦,令铜器表面光莹。赵希鹄在书中指出,这种伪器因为涂抹物质中含有水银,消除了铜腥气,故往往不易被人识破。 宋仿、伪铜器种类较多,且大都以出土商周真器作为标本,无论是器型或纹饰都比较接近真器,但不及真器浑厚,且神气不足,显得呆板,缺少原器的韵味。 不但器形、纹饰,宋时连铸痕、垫片、范土也有伪作,且开始出现做假锈。 (三)元代的仿器和伪器 元代官办的工场有“出蜡局”,专门从事铸造,其仿古铜器多为祭器,一般都铸刻有本朝年款,字用楷体,然不够工整,显得无力。器形虽说是仿三代,但却带有浓厚的时代风格,纹饰也是如此。 故元仿器往往有各时代特征出现于一器的现象,不符合铜器发展变化的规律,一件器物中既有先秦铜器的特征,又有汉唐甚至元代常见的形式或花纹,比较容易识别。 元代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仿制古铜器而著称的名家。 史载杭州姜娘子、平江王吉两家都以仿古铜而闻名,姜家多依据古铜器样式仿造,但花纹较细小,多为方胜、回纹、龟纹;王家作工则较粗,花纹也模糊,与古铜器不太相像。 (四)明代的仿器和伪器 明代宫廷仿器主要造于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因见郊坛宗庙及内廷所陈设之鼎彝均非古制,遂生复古之心,于是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仿照宋人《考古图》、《博古图》诸书所记商周青铜器器形,铸造仿古铜器,此外亦令仿造内府所藏名窑四款式典雅者铸铜器 。当时所铸以上两类仿古铜器达三千三百余件。这些仿古铜器,除部分归宫廷留用外,还奉敕分与诸王府,因而得以流传至各地(《宣德彝器图谱》)。 史载,其时,一次仿铸三代祭器就用暹罗国朝贡的“风磨铜31680斤,用赤金640两、白银2080两”作仿器的镶嵌、鎏金银用。还用“番卤砂、紫石非石、紫矿石、胭脂石、金丝矾”等19种原料作仿古铜器的底色(地子)、颜色。 明官府所仿铜器虽以宋著录图像为蓝本,但形式、花纹、色泽失之太过精巧,不类真器古朴。 崇祯年间所铸“潞国觚”,上圆而下方,又带方足,从器形到纹饰显非先秦器物,内铭“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第肆拾壹器,敬一主人”,表明是潞王仿造器物。 (五)清代至民国的仿器和伪器 清代以乾隆年间仿制为多,朝廷设内务府造办处,专人职司仿制铜器。 清后期及至民国,由于官场的腐败,古董常常充当受贿行贿的媒介,外任官员在地方搜求古玩,一是敛财,二是以此贿赂京官以求升迁。 道光年间,刘喜海在陕西当官,他性嗜古物,搜购古铜彝器不遗余力,特别看重有铭文的铜器,往往重价收买,无铭文者却一件不要,但是,当时哪来这么多带铭文的铜器?市贾们就作伪器来充数,但伪器既难仿得逼真,不露形迹,又费时费工,后来干脆在无铭真器上伪刻铭文,或在字少之器上增刻文字,以牟取暴利。这样,在真器上伪刻铭文的作伪之风就在西安一带传开。 乾嘉以后,国外来华人数大增,不少人大肆收购中国古铜,加上官宦仕人慑于政治黑暗,议论现实往往招来横祸,遂转而研究古物古制,古铜器越益受到重视,身价百倍,各地作伪也就与日俱增。 且古代铜器历宋元明清近千年,出土数量已非少数,工匠们在长期修补残破器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各种工艺技巧日臻成熟。 二、仿器与伪器的区别 伪造青铜器主要是为了牟利,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或是出于复古以宣扬传统礼教之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制作的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