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中文教会报刊的扩张与演变
第五讲 二、中文教会报刊的扩张与演变 1.鸦片战争后教会报刊的扩张发展与内容变化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取得传教与办报特权《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井条约》等 (2)中文教会报刊迅速扩张 (3)由“教”而“政”的办报旨趣及其内容变化 2、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1836—1907) 悲惨身世1836 入教受洗1853 来华传教1859 乱世营生1860—1864 西学教习1864 译书与编报1870—1881 创办《教会新报》1868 位列缙绅1876 2、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从《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 A、《中国教会新报》创刊1868 B、易名《万国公报》1874 C、广学会复刊《万国公报》1889 (广学会) 2、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3)《万国公报》宣传报道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A、推广“西学”、“新学” B、反映中外时局,介绍世界大事 C、倡导新政,鼓吹变法 (4)襄助编撰的主编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819) 沈毓桂(1807-) 蔡尔康(1852-192) 任廷旭 范祎 三、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早期传教士向中国输的新闻传播思想(前已述) 2、《万国公报 》所传播的西方报刊思想 A、有关报刊知识、新闻思想的一些重要文章 B、广见闻、通上下、寓劝惩的报刊功能观 C、舆论与报刊主笔的权威 D、编辑方针的独立性与一贯性 第二讲:近代新闻媒介之输入 与近代报业之确立 解题: 1、本讲所涉及的时空关系 2、外人在华办报的总体情况 (人员构成、职业 、国籍、合流、报刊构成) 开埠时间:珠三角与长三角 一、传教士早期的办报活动 1、 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附新闻纸略论) 3 、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1868~1874 教会新报 1874~1883 万国公报 1889~1907 万国公报 (广学会) 在西方各国有最奇之事,乃系新闻纸篇也。此样书纸乃先三百年初出于义打里亚国,因每张的价是小铜钱一文,小钱一文西方语说加西打,故以新闻纸名为加西打,即因此意也。后各国照样成此篇纸,至今则到处都有之甚多也。惟初系官府自出示之,而国内所有不吉等事不肯引入之,后则各国人人自可告官而能得准印新闻纸,但间有要先送官看各张所载何意,不准理论百官之政事,又有的不须如此各可随自意论,诸事但不犯律法之事也。其新闻纸有每日出一次的,有二日出一次的,有七日出二次的,亦有七日或一月出一次不等的,最多者乃每日出一次的,其次则每七日出一次的也。其每月一次出者,亦有非记新闻之事,乃论博学之文。于道光七年在英吉利国核计有此书篇,共四百八十多种,在米利坚国有八百余种,在法兰西国有四百九十种也。此三国为至多,而其理论各事更为随意,于例无禁,然别国亦不少也。 二、上海成了近代商业性报纸出版基地 1、比较上海、广州和香港 (1) 上海与广州 中英文报刊最早出现时间比较 中英文报刊早期数量关系 (2) 美查对《申报》的经营 望平街清早派报情景 ??? 有条街以前叫做望平街。这是一条短短的街巷,南起福州路,北终南京路,全长不过五六十丈。这又是一条曾经名震中外的街巷,它是上海的报馆街,是20世纪上海报业的发源地,它的呼吸与世界的呼吸相通,从它的脉搏能体会到朝野中外的动态。有着一个宁静致远美丽名字的望平街,它最声名远播的一段时光恰恰也是它最不宁静的一段时光,大小报馆林立四周,嗅觉敏锐的记者、视角独特的编辑、妙笔生花的文人,还有东方未明就排队等候的报贩,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这里曾经是上海最热闹的一道风景。??? 上海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如《申报》、《新闻报》等,在望平街一带起家:《时报》、《神州日报》、《民立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商报》、《亚细亚报》等曾在此驻足。报贩们在这里办起的“派报行”,几乎垄断了所有报纸的发行。连办在法租界新开河的《大公报》,也不得不到望平街附近的福州路上来开设“代办部”。短短的一条望平街,几乎成为旧日上海报业区的代名词。??? 上海报业集中在望平街一带决非偶然。报纸言论要涉及时政,容易开罪当政者。望平街在“租界”以内,清朝专制政权势不能及,此其一。其二,上海报业兴起时,租界外滩等繁华地区早为外商企业所占,地价也高。而望平街一带的南面是“麦家圈”和“白头洋行”经管的“白头坟山”(来沪经商的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多头缠白布,因而得名);九江路与汉口路之间也是一片外国坟山。这里虽属租界,但并非“黄金地段”,地价较低。得益于租界之“庇护”,政治风险较小,立足租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