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夏第一富豪是如何炼成的
华夏第一富豪是如何炼成的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往东北行走数十公里,有一个叫崔庄的小村落。小村落看上去毫不起眼,却藏有一巨型大墓。此墓呈椭圆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100米,最高处2米。墓碑上书:陶朱公范蠡之墓
“陶朱公范蠡”何许人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
历史有记载以来,范蠡应该算得上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富豪。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大多“轻商重文”,这样一个富豪是如何诞生的?
辅越灭吴
范蠡,子少伯,楚国宛城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据传活了88岁。可以说,其88年的人生履历,是颇为传奇、曲折而令人击掌的,堪称旷世奇才。司马迁赞之“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李斯更是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史载,范蠡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少年有志,时人未知。《越绝书》里说他“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史记“佯狂倜傥负俗”
公元前511年,25岁的范蠡和文种离开楚国进入越国,越王勾践慧眼识珠,将他们纳入麾下。范蠡官至相国,拜文种为大夫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时,在?d李(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记
越王勾践即位的第三年,也即是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日夜筹备攻越、以报杀父之仇。勾践意欲先发制人,抢先伐吴。范蠡权衡利弊,力谏不可。但勾践一意孤行,导致灭顶之灾,伐吴的结果是仅剩残兵五千,在会稽被吴军包围得铁桶一般。勾践后悔莫及,一筹莫展,最后是范蠡审时度势,答应吴国的所有条件以求保全性命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勾践夫妇等到吴国为人质,昔日的国王、王后、上大夫尽执贱役。危难之际,范蠡主动随勾践同往,留下文种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
夫差欣赏范蠡的文武兼备,让他弃越归吴。一边是享锦衣玉食,一边是伴亡国之君,范蠡却十分坦然:“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说得有理有节,“臣在越国不能辅佐越王为善,以致得罪大王,不被诛灭,已是万幸。”
由范蠡导演,勾践出演了一出出的荒诞好剧,以迷惑夫差。一次在夫差病时,范蠡还指使勾践尝夫差之粪便,夫差不禁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卧薪尝胆。范蠡力谏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内亲群臣,下义百姓……短短数年,百废待举,百姓安定
元气恢复后,范蠡重建越国都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以迷惑夫差
勾践自会稽之败后,范蠡的见识卓绝让他深为信任,对其言听计从。报仇雪恨的过程中,范蠡是运筹帷幄的灵魂人物。史载,勾践常问范蠡:“我们现在攻伐吴国可以了吗?”范蠡每次都说:“不行。”有一次勾践又问他:“可以了吗?”范蠡终于说:“可以了。”
20年磨一剑。公元前476年,范蠡建议勾践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勾践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吴王夫差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
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悔恨万分,此刻方想起当初未采信大臣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遂蒙面自杀
弃官从商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同样是一个出色的商业家,这在范蠡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范蠡向勾践辞职,在遭拒之后便收拾细软悄然逃走,乘舟浮海前往齐国领地,同时更改姓名,自称“鸱夷子皮”(鸱夷,指一种皮革制成的袋子),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耕于海畔,苦身戮力”
懂得进退出处的分寸和君臣关系的微妙,这是范蠡的智慧。20年,足可以看清一个人的秉性与韬略。其时,范蠡早已将勾践看穿。《史记可共安乐。因而他放弃任何幻想,进退有序,张驰有度,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激流勇退,避开了政治漩涡,机智地弃官从商
范蠡选择地处胶东半岛沿海地带的齐国,并非偶然为之,齐国当时便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诸侯国。没过几年,范蠡就积贮了数十万银两
已经致富起来的范蠡并未摆脱从政的“阴影”,因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乱世中已经看淡了政治的范蠡,仅仅“从”了三年间便又一次急流勇退,拒绝齐国人的高官厚禄,散尽家财,随身携带少量珍稀宝物,悠闲自在地离去
一身布衣,两袖清风。范蠡第三次迁徙至一个叫做“陶”(今山东定陶)的地方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看似率性,其实他是看中了这个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天下之中”,认为是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