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工的“高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高工的“高峰”.doc

张高工的“高峰”   执着是一架攀高的云梯,心不停歇,路无止境,胸怀使命,我辈求索。   一连几天,一位穿迷彩服的大校,不知疲倦地穿梭在某射击靶场炮阵地上,他时而向指挥员和炮手传授射击要领,时而对装备保障分队进行技术指导。部队进驻靶场以来,大校一直泡在训练场,面容被晒得黝黑发亮,但精神依旧矍铄,瘦弱的身子板里面,似乎蕴藏着波涛汹涌的大能量。   大校名叫张明存,是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师装备部的高级工程师,这是他第21次担任实弹战术演习技术保障总指挥了。官兵们都敬佩地说:“只要张高工在,我们就能打出信心、打得精准!”   尴尬后的“漂亮转身”   2005年12月,张明存由行政领导改为装备技术高工。这个曾经训练场上风风火火的旅参谋长,遇到了平生从未有过的尴尬。   2006年3月,张明存应邀参加军区组织的装备成果交流会。面对大家提升装备作战性能的诸多“独家成果”,张明存躲在角落迟迟不敢说话。也难怪,没有发言权呐!这个训练场上精通训法战法、“中军帐”里深谙制胜之道的“指挥神经刀”,过去天天泡在训练一线,哪有时间搞科研、出成果?   那晚,张明存失眠了。现在自己是一名装备技术高工,没有科研成果,就好像指挥员不懂枪法,炮手不懂射表,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和致命的“短板”!   张明存开始了他新的跋涉。他攻关的第一炮,就选择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传统的接触式药温计测量弹药药温,很容易受天候、季节、环境等因素干扰。药温误差1摄氏度,炮弹产生的距离偏差就是30~50米!   能不能发明一种非接触式弹药测温仪?平素就爱琢磨的张明存,脑中联想起“非典”时期的非接触式电子体温仪。人的体温能非接触测量,那弹药药温能不能不接触测量?   为了得到第一手数据,张明存上南京、跑宣化、下石家庄,向军内外专家教授请教,掌握了光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了寻找测量结果的最佳显示方法,张明存与技术骨干们先后设计了5个方案,反复论证上千次。   这年春,当师办公楼东侧的玉兰再次飘香时,张明存殚精竭虑研制的“非接触式火炮装药温度测量仪”问世了。谁都不能不为他的大胆设计所折服!   他的革新成果接地气冒热气   潍北,寂寥的潍北,因一支炮兵部队的到来,而多了几分躁动。   官兵们将沉重的炮弹推上膛,“预备——放!”随着阵地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火焰升腾,数发炮弹带着官兵如火的激情,虎啸龙吟般直入云霄。稍刻,靶区一声声震撼人心的爆响,前指传来“目标被覆盖”的捷报。   阵地上一片欢腾。然而,故障偏偏就在此时出现了:一门火炮“哑火”,炮弹卡到炮膛里。寂静,阵地一片寂静。这时,张明存出现了,只见他挎着一个工具箱,快步来到火炮前。周围的炮手们、阵地的各级指挥员,当然也包括保障分队的官兵们,一起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他。一番诊断,张明存断定是膜片弹簧式自动气室损坏,影响了炮口自行制动。但由于弹带切入膛线过深,造成静力过大,弹丸无法退出。众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张明存擦了擦额头的汗,再次俯下身去……不一会儿,故障排除,震撼人心的炮声重新响起。   现代战场纵深大、节奏快,装备保障效率在一定程度左右着战争的胜负。张明存的脑中,挥之不去的常是这样的镜头:射击阵地上,数门火炮一字排开,几名装备技术骨干拿着传统检测设备,从一头到另一头,一门一门地检测液量液压……   “如果战争真的打响,这样的保障效率后果是什么?”强烈的“打仗”意识促使张明存不断直面新的挑战。   一连几个月,他和团修理所长刘国胜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围绕快速精准测量液量液压进行攻关。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勾画线路图……经过不懈的探索、论证,他们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和压力传感技术,实现了对火炮液量液压的适时和全天候检测。   他的目光永远瞄准战场前沿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诸多革新成果的背后,是张明存孜孜以求的积累和沉淀。   研制“野战条件下火炮技术检查仪”,他翻阅了一个本科生4年所学的全部资料量,记下了20多万字的数据参数;研制“支撑坐盘加力系统”,他自学了无线电、计算机、机械原理、系统控制等十多种专业知识;研制“便携式野战通用修理工具箱”,他将上百个工具型号熟记于心,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某型火箭炮列装后没有兵操教材,张明存主动请缨编写了训练教案和评比细则,并在省军区系统得到推广,很快形成战斗力。有人统计,这几年,张明存先后研制革新各类训练装备器材14件,负责和参与编写了总部、军区、省军区等10余部教材和装备保障法规。   在官兵眼中,张明存就是权威,就是技术问题的克星。而张明存却说:“战争不相信权威,打胜仗才是唯一标准。”身为全军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的他,始终把能否经得起实战检验作为衡量革新成果合格与否的“硬杠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