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鄚玖与河仙政权(港口国).PDF
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dies, Volume 4, 2010
南方華裔研究雑志第四卷, 2010
鄚玖與河仙政權(港口國)
李慶新
提要 明清易代之際,大批沿海民眾因為政治、經濟原因離開故土,遷移到海外。1671
年,廣東雷州海康人鄚玖“因不堪胡虜侵擾之亂",舉族“越海南投真臘國為客"。鄚玖在
真臘河仙地區大力發展勢力,建立了市鎮與村莊,把河仙經營成為人煙輻輳、“華夷雜處"、
經濟繁榮的國際性港埠,時稱“港口國";後向廣南稱臣。鄚玖去世後,其子鄚天賜重視發
展經濟,積極拓展對中國、馬來半島、印尼群島的貿易,使河仙成為東南亞繁榮的港埠,有
“小廣州"之稱,為南越開發與社會進步作出重要貢獻。近年筆者曾多次前往越南河仙和廣
東雷州,對莫氏家族史事進行調查,在河仙鄚公祠及鄚氏家族墓地、雷州東嶺村莫氏宗祠發
現一批新的碑刻、族譜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現結合前人研究成果與相關資料,對莫
氏家族興起、鄚玖南渡、鄚氏父子與河仙政權興衰作進一步的探究與思考,以就教于學界高
賢。
關鍵字 雷州莫氏 鄚玖 河仙(港口國) 國際關係 南越開發
17 世紀中葉,中國正處於改朝換代的持續動亂中,大批不滿清朝統治的民眾遷往海外,
從東北亞的朝鮮、日本,到東南亞的安南、柬埔寨、暹羅,乃至馬來半島、印尼和菲律賓群
島,都有流亡華人的身影。政治性移民成為 17 世紀華人向海外流動的重要特徵。
1671 年(康熙十年),廣東雷州海康人鄚玖移居到真臘,在河仙地區建立起以華人為主
體、頗有影響的政權,擁有自己的軍隊,自署官吏,自主外交,以及獨立自主的經濟;另外
向越南阮主稱藩,成為其“朝貢體系"的成員。其子鄚天賜繼位,以明朝制度與文化為榜樣,
建孔廟,立義學,習詩書,相容本土各民族文化和歐洲宗教文化,建構起一個文質彬彬、具
有濃郁中華色彩的海上“衣冠文物之邦",並在軍事與外交上左右中南半島國際政局,對近
世越、柬等國歷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關於鄚氏及河仙政權,越南古籍鄭懷德的《嘉定城通志》,武世營的《河仙鎮葉鎮鄚氏
家譜》皆有記錄,另外《大南寔錄》、嗣德《大南一統志》、黎貴惇《撫邊雜錄》以及清朝的
《清實錄》、《清朝文獻通考》等文獻也有分散記載。上世紀 50 年代以後,法國學者 E.
Gaspardone 、Maybon 、加拿大學者William E. Willmott 、日本學者藤原利一郎對鄚氏在河仙
的建樹及對外關係進行了有益的探討。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著名華僑史專家陳荊和在越南順
化大學任教,收集到一些珍貴的文獻與考古資料,對鄚氏家譜及其世系作了系統的整理與研
究。70 年代以後,臺灣學者鄭瑞明等相繼發表了多篇有價值的成果。1 1996 年,中州古籍出版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所長、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作者電郵:
arlenle
*本文系 2008 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17-18 世紀華人南渡與越南社會”(08BZ052)的階段性成果。
此文是作者首次發表于《海洋史研究》第一輯“鄚玖、鄚天賜與河仙政權(港口國)”(第 171-216
頁)一文的第一部分。
1 藤原利一郎:《鄚玖事蹟考》,《史窗》第五、六號(1954 年);同氏《廣南王阮氏ご華僑特に阮氏
の對華僑方針につぃて》,《東洋史研究》,第 10 卷第 5 期,1949 年。陳荊和:《河仙鄚氏世系考》,《華
岡學報》第五期(1969 年);武世營撰、陳荊和注釋:《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注釋》,臺灣大學《文史哲
學報》第七期(1955 年);鄭瑞明:《清代越南的華僑》,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1976 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