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详解

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设计简介 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预”——地震预报 “防”——抗震措施 “控”——震动控制 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 刚性结构——地震作用太大,结构像碉堡,材料浪费严重 柔性结构——地震作用小,可避免共振,但结构水平位移大,影响正常使用 延性结构——在保证一定强度的条件下,具备足够的刚度、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隔震结构——通过隔震装置将结构和地震动隔开,从而减小震动 消能减震结构——通过采取一定的耗能装置或附加子结构,吸收或消耗地震传给肢体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震动 制振结构——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主动地给结构施加控制力,改变结构的振动特性,从而减小结构震动 抗震结构 利用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抵御地震作用,吸收地震能量 立足于“抗”。 隔震结构 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滑移层,阻止地震能量向上传递 立足于“隔”。 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被动控制——不需要外部能源输入提供控制力,控制过程不依赖于结构反应和外界干扰信息的控制方法。 主动控制——需要外部能源输人提供控制力,控制过程依赖于结构反应信息或外界干扰信息的控制方法。 被动控制的常用手段: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吸振减震。 目前,基础隔震应用与工程;减震、吸振处于研究、探索并部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时期。 小震作用下,体系能保持在弹性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而中强地震时,其水平刚度较小,结构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 复位特性:地震后,上部结构能回复到初始状态,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耗能特性:隔震系统本身具有较大的阻尼,地震时能耗散足够的 能量,从而降低 上部结构所吸收 的地震能量。 2.早期隔震技术 基础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认为先在地基上纵横交错放置几层圆木,圆木上做混凝土基础,再在混凝土基础上盖房,以削弱地震传递的能量. 1909年,美国的J.A.卡兰特伦茨提出了另外一种隔震方案,即在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铺一层滑石或云母,这样地震时建筑物会发生滑动,以达到隔离地震的目的. 1921年,美国工程师F.L.莱特在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时,有意用密集的短桩穿过表层硬土,直接插到软泥土层底部,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层.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附近同类建筑毁坏严重,但这个建筑却保持完好. 1924年,日本的鬼头健三郎提出了在建筑物的柱脚与基础之间插入轴承的隔震方案.1927年,日本的中村太郎论述了加装阻尼器吸能装置,在隔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这一阶段,虽然有了清晰的隔震概念和一定的隔震理论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水平与条件,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未被很好地研究与开发. 基础隔震第一次用于旧房的加固改造是美国盐湖城市政大楼 新西兰于1981 年建成的威廉克雷顿大楼,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铅芯橡胶支承的结构 1982 年日本建成第一座现代隔震建筑,是一座两层民宅。 洛杉矶南加州大学(USCUniversity)医院经受1994 年1 月17 日美国加州北岭6.7 级地震,日本West 大厦1995 年1 月17 日日本兵库县南部阪神7.2 级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性能,这使得隔震技术越来越为广大的工程人员和社会所接受。 世界上首座使用铅芯橡胶支座的建筑是1981 年在新西兰建造的惠灵顿William Clayton 大楼,这是一座四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办公楼,紧靠惠灵顿断层。 1985 年,美国建成的加州圣丁司法事物中心是美国的第一座隔震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建筑。 1986 年在西昌市建成一幢采用石墨砂浆层隔震的建筑 1995 年在新疆独山子建成一幢采用聚四氟乙烯滑移板隔震的房屋。 1993年在汕头建成第一幢叠层橡胶垫隔震房屋,已经受7.3 级台湾海峡地震考验 1994 年在安阳建成无黏结叠层橡胶垫隔震房屋。 目前隔震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建筑的主导;我国将在2008年(在应用面积上)首次超过日本。 J.A.Calantarients提出的隔震结构 下图是J.A.Calantarients于1909年提出的隔震结构(Base-isolated building )方案。这种隔震结构在建筑物结构与基础之间用滑石层隔开,地震时建筑物可以滑动。 中村太郎的隔震结构 上图是中村太郎于1927年提出的隔震结构方案。 在这种隔震系统中已使用阻尼泵来耗散地震动的能量,并且在该建筑地下层柱的上下端采用铰接构造,建筑物可以水平自由移动。 柔性层隔震结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