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周凯模《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doc

浅评周凯模《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评周凯模《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

浅评周凯模《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 浅评周凯模《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宗教信仰并存发展,形成了多样的宗教文化生态圈。由此所衍生出的文化形态千姿百态,构成了多样的宗教仪式音乐。宗教仪式音乐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在音乐学研究领域中对宗教音乐的研究相对较晚,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在二、三十年代的以杨荫浏、刘天华、黄自等前辈对佛教、道教、基督教音乐进行的初步关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杨荫浏、曹安和对江苏地区的道教音乐进行采集与记谱。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工作者也对当地宗教音乐进行收集整理;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动荡,各项工作停滞不前。在八十年代环境宽松以后,对宗教音乐的调查、研究逐步恢复,并出现了宗教音乐的研究热潮。特别是1991年7月第31届国际中国传统音乐研讨会的召开以及同年10月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云南卷》编辑部等单位在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联合召开我国第一次省级宗教音乐研讨会云南省首届宗教音乐研讨会。推动了我国宗教仪式音乐研究的发展,而周楷模的《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书写而成。   一、内容布局与写作风格   《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是周楷模教授在1992年出版,2000年10月再版。此书着重探讨祭舞神乐的内部机制,力图使宗教文化形态学的历时性结构与云南少数民族特殊的社会形态进行关联。着重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纵观此书,作者以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收集整理方式构建本书主题,全书对云南的宗教音乐进行了实践性解读,对云南宗教音乐与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双向延伸,以开放的分析视角介绍云南地区宗教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共有八个章节:宗教乐舞与神话哲学、宗教乐舞与原始科技、宗教乐舞与自然经济、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宗教乐舞与礼法乐教、宗教乐舞与生死礼俗、巫歌傩舞与原始信念和洞仙清音与梵境乐舞。根据基本内容笔者将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宗教乐舞与神话哲学、宗教乐舞与原始科技、宗教乐舞与自然经济。文章着重介绍云南各地区宗教音乐中神话哲学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超现实的象征时空体系,以此引出宗教理念下乐舞中所包含的原始科技知识,如天文、历法、地理、生态、医学,并客观地阐述乐舞虽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实则是人类对宇宙、对自身积极探索,并衍生出对自然的崇拜。第二部分为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宗教乐舞与礼法乐教、宗教乐舞与生死礼俗,进一步说明,在共有的宗教信条以及农业社会解构的相对稳定下,形成了强化群体行为的诸多手段。如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通过祭拜图腾乐舞的仪式活动增进构建社会制度、稳定群体结构,通过同根文化血缘的观念增进群体团结。剩余两个部分则是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巫歌傩舞与原始信念主要介绍流行于云南地区的巫术文化中的卜卦歌谣、招魂之歌。第四部分是洞仙清音与梵境乐舞。主要讲述流行于云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和流传在民间的唐宋古乐。   从上述八个章节的结构中不难发现,作者的书写脉络主要以人类早期原始生活入手。从原始观念、宗教意识、生活传说等关系,分析宗教乐舞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衍生出宗教仪式活动对人类的生、老、病、死等观念的逐步深化,反应在宗教乐舞中的功能属性就愈强烈。作者尝试使用宗教文化形态学的分析方式对云南诸多音乐宗教事项进行研究。所谓宗教文化形态学,即以各种宗教的不同文化表现形态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很强文化形态学。而宗教文化形态学分析是建立在宗教的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四则要素递进之上的,作为宗教衍生出的形态化的乐舞,则是依附于宗教观念,其核心为宗教观念。《祭舞神乐宗教与音乐舞蹈》正是着眼于乐舞这一可视对象,逐步对乐舞进行分析。也就是处于基础层或核心层的是宗教观念。只有在有了宗教神道观念的逻辑前提下,才有可能使观念主体产生对它的心理感受或宗教经验。为了进一步表达内心感受,宗教乐舞成为显现信众宗教观念、宗教体验以及宗教崇拜重要手段。宗教的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的组织与制度这一模式,在书中每个章节标题中都有所涉及,字里行间中也均有阐述。如宗教乐舞与宗法文化部分的第二节明确地用祭祖乐舞与血缘承诺为小标题。   二、音乐人类学理论范式视域下的宗教音乐   音乐与文化这两者的关系,历来是音乐学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阐述音乐特征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音乐人类学将文化视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音乐学子学科的重要节点。它不仅关注音乐的形态本身,更关乎音乐的社会属性以及人文语境。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音乐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中,逐渐浮现出关于音乐与文化的三种理论范式:music in culture(音乐在文化中将音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