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1、生理因素: ⑴ 精神发育不全、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理活动异常 ⑵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矛盾状态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2、心理因素: ⑴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 ⑵ 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⑶ 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好冲动 ⑷ 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⑸ 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3、家庭、社会因素: ⑴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⑵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⑶ 家庭暴力 ⑷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⑸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4、学校教育的缺失: ⑴ 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⑵ 师生关系的不良 ⑶ 辅导功能不佳 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 焦虑 一种与担心或害怕不良的预期结果有关的体验 考试焦虑 学校恐惧 强迫症状 癔症 焦虑的表现 担心最坏的事情可能要发生 躯体不适 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安 成绩下降,或不愿上学 行为问题 焦虑的处理原则 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过 不应当故意化解或忽视 应当鼓励表达和讨论 父母的焦虑需要处理 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处理大年龄儿童的焦虑 6-16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 总体患病率:1.2% 重性抑郁:0.63% 抑郁障碍(NOS):0.57% 抑郁的特点 悲伤和不愉快体验 食欲和睡眠的改变 无助,无望,自责 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缺乏 易激惹,攻击 兴趣变化迅速 冒险活动 忽视友谊 抑郁的临床表现 情绪低落-情绪易激惹,烦,疯了,忧伤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不增 青少年 内疚,无望 快感缺失,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节律变化 儿童-躯体主诉,听幻觉,自我评价过低,忧伤表情 抑郁的处理原则 倾听 鼓励倾述 早期发现 转诊 青少年自杀 在美国 每17分钟就有1人自杀 每天有84人自杀 每年有4212个(15-24岁)青少年死于自杀 自杀是10-14岁第三大主要死因 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一) 吃/睡得太多/少 躯体不适 物质滥用(酒精,烟,毒品) 蓄意自伤 自杀的观念 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二) 言语减少 哭泣,悲伤 愤怒 无聊,精力缺乏 注意力不集中 躯体不适 突然的行为改变 自我评价低下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应对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生活技能训练 父母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监测网 如何减少学生对你说“不” “我知道这段时间对你来说很艰难,我希望你能跟我去找一个能够帮助你的人谈谈” “我很愿意跟你在一起度过这一段对你来说很艰难的时间” “我希望你能让其他人知道你的这个想法,你看可以告诉谁?” 危险不能保密 “我不想你把这事告诉任何人!” “我理解你的这个想法,但因为我关心你、在乎你,所以我将尽力保证你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会为你联系其他成年人来帮助你,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重要的人。” 青少年自杀的其他危险因素 认同自己患抑郁症或自杀的亲属 因离婚、家庭问题感到内疚 摆脱长期受虐待、受欺负 寻找一个更美好/幸福的地方 复仇 无望 媒体公众人物的自杀 如何知道青少年正处于自杀的危险中? 念头 计划 手段 目标 当孩子开口说话时…… 预速则不达---沟通的重要性 遭遇阻抗---同情、分享 沉默是合理的 把孩子带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人那里 危险不能保密 成人/父母/监护人 其他亲属 校医 老师 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儿童保护 不能将儿童独自留下 父母/监护人介入 学校心理咨询室 热线电话 预约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分享信息 如何与父母谈? 联系父母是必要的 保持冷静 不责难 陈述事实和问题 沟通,关心和共情 对儿童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提供当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资源 四、人际交往障碍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