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标 1、了解农业的定义及分类。 2、知道农业地位。 3、掌握农业的分布。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98—100回答下列题 1、农业概念、包括部有哪些? 2、农业地位? 3、我国农业是如何分布的? 时间:10分钟。要求:划出答案,并在相应位置中写出标题。 看哪组快、准。全组全找出答案的组长举手示意。 小结(知识归纳) 1、农业概念—我们把利用( 、 )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 )来获得产品的各( ),统称为农业。 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 产业。 3我国农业分布---东部主要分布( )业、( )业、( )业。 (1)种植业分布( )。 (2)林业分布在( )、( )、( )。 (3)牧业分布在( )、( )、( )、( )。 (4)渔业分布在( )。 4、我国粮食、油料、糖料、棉花分布特点 当堂训练 农业 学标 1、掌握我国各地区的主要作物和熟制。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预习指导:阅读教材P101---107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地地区的主要作物和熟制?(记) 2、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记) 3、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或挑战?(了解) 4、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了解) 要求:边读边划出答案,并在相应的位置中写出标题,看哪组快,准。全组都完成的组长举手示意。 小结 1、我国各地地区的主要作物和熟制?(记) 2、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记) 3、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或挑战?(了解) 4、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了解) 当堂训练 *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江滨中学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国民经济的主导 ``` A B C D 农业的主要部门: 种植业、林业、 渔业、畜牧业 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2、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3、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农业。 1.从上面四幅图中,我们知道,农业主要的四个部门是 。我们把利用 ( 、 ) 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 来获得产品的( ),统称为农业。 2.萝北县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看看你能说出几种当地的主要的农产品? 3.夏天,你一定吃过小炒 “炒 ga la ” (贝类),你认为它出于哪个农业部门? “烤羊肉串”羊肉来自哪个农业部门? 1.从上面的对话中,你可以看出农业的地位是: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 产业。 2.对比记忆: 交通运输业 工业的地位 A B A A B B C C D D D D 你能说出图中红线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A、B、C、D处主要的农业部门?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我能归纳:东西部农业有差异,东部主要是 业,西部主要是 业,东西部是以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2.我还知道:D代表的是 四大牧区。这里是 季风区,降水少,地形主要是 ,在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 问题,造成 现象。课本78页漫画《小草的哀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我还能说出: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线。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西部有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西部地区的种植业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东北、西南地区分布的是天然林区,东南分布的是人工林区;东部沿海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1、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等。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秦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