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学教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 由于当前世界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等方面优于我国,学生可能存在着崇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心理,甚至形成了“资本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这一观点。这跟教材中“资本主义民主是有钱人的政治游戏”的观点相背离。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一味灌输教材要点,为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尽可能启发学生思维。我组织上了这样一次讨论:为什么“伊丽莎白?多尔退出选举,首位女总统候选人没戏?”(这是1999年11月发生在美国的一起新闻)并根据学生思维特征,按顺序讨论:a.伊丽莎白为什么退出选举?b.在资本主义国家能赢得选举的首要条件是什么?c.资本主义民主是怎样的民主?学生无法想象伊丽莎白是因为没钱退出选举,而这没钱是多少钱呢?她筹得5000万美元参加竞选,但远比不上她的两位对手小布什与福布斯。 这样一则材料,对学生正确把握资本主义民主实质无疑起到了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用它来论证教材的观点,努力达到科学性和教育性较完美的统一。 案例 《论语·先进》载:子路(仲由)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求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兼人,故退之。”同样是问一个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却因人而异。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约束、自我锻炼等等。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有: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二,要注意态度。 第三,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第四,要抓好时机和场合 第五,要注意批评的次数 第六,要善于等待,允许学生有个认识过程。 第七,要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 第八,惩罚的灵活性,即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 美丽的“惩罚” 教育 ?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中几乎放弃了使用批评的武器。    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诚然,教师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立志成才?    那么,怎样的批评教育与惩罚方式才具有“励志”性呢?下面的例子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里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地打死了这只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小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后来,他就成了有名的画家。校长的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惩罚举措,激励这个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终于不负所望。    通常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想要惩罚学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