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河湖治理案例的方法、原理、条件适应性
及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研判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陈森
上海和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邵亚峰
摘要:对迄今城市河湖已实施治理的案例进行了分类归纳,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原理和在各种条件下的效果。并从条件适应性及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应用性研判。
1概述
伴随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湖污染日益严重,多数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经常藻华聚集乃至黑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实施了大量河湖治理工程,并相继制定了全面开展河湖深度治理的计划。
已实施的河湖治理工程采用了多种技术方法:(1)采用截污、岸线整治、驳岸修筑、清淤、换水等市政(水利)工程方法的治理案例最多;(2)采用浅滩湿地、浮岛湿地、沉水植被修复,漂浮植物抑藻等生态工程方法的案例较多;(3)采用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组合方法的案例数量近年大量增多;(4)采用生化-物化药剂、臭氧、超声波、纳米微气泡、生化过滤箱、高强磁场、沉水生物带(人工水草)、竹炭滤床、太阳能生物反应仓、等离子体反应器等新技术方法的案例仅次于市政工程,小型项目数量很多。
然而,对污染较重的河湖,能达到好的治理效果,又能取得较好技术经济指标的案例很少。本文采用治理效果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作为主要研判标准,对不同类型河湖采用的不同治理方法进行比较研判。
案例、原理及效果
2.1截污、岸线整治、驳岸修筑、清淤、换水等市政(水利)工程方法
南通濠河在完成较彻底截污及岸线整治、驳岸修筑后,设计HRT 2.7天长江水最大换水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多数城市河道项目由于难以彻底截污,换水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运行不稳定或达不到预期的水质改善效果。
国家85课题研究成果表明:在水体生态自净能力未得到恢复时,水力停留时间(HRT)高于3天,富营养化程度便开始加重。如未进行彻底截污,浮游藻类增殖速度更快,及至发生藻华。
大量引水换水成本很高,难以保持HRT三天。多数地表水P、N等远超过富营养化界限(限制因子P-0.02mg/l),加之老城市难以彻底截污、地表径流污染、人流污染难以阻断、再加之内源底泥释放等因素,所以换水数周后,水体透明度便开始骤降,及至重现藻华。由于持续换水成本很高,只有在应对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时,应急换水才能保持较好水质。
需要说明的是,(1)截污、岸线整治、驳岸修筑、清淤、换水等市政(水利)工程方法实施后,仍然需要完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硬质驳岸占位了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后期生态修复,发达国家近年多有拆除硬质驳岸恢复生态驳岸的工程,我国北京、上海、昆山等地也有采用软质、半硬质生态驳岸以及二级浅水生态驳岸,完成生态修复提高自净能力的案例。(2)大体量的异地清淤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空间,暴露已被淤积封闭的历史污染,不利于后期生态修复。而且,清淤数月后通量向下的底泥沉积又会开始释放新形成的内源污染。美国环保法对不影响航道的清淤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包括提供清淤层的地球化学资料等,进行审查。近年有一些成功案例利用底泥就地构筑有利生态修复的断面,并加以生态和物理的覆盖薄层,进行封闭,可以降低内源污染释放。当生态修复完成后,表层还原态黑臭底泥转化成棕黄氧化态底泥后,内源污染会以一个数量级以上幅度大量降低。(3)对驳岸和河底断面需要市政(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联合合设计,才能有利后续生态修复,形成生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系统工程的整体效果。
2.2 浅滩湿地、浮岛湿地、沉水植被生态修复,漂浮植物抑藻等生态工程方法
近年生态修复工程有二种类型:(1)水体外源污染负荷较低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健康状态,发挥缓慢的深度净化能力,高HRT更易于保持澄清水质,把作为水源的劣Ⅴ类水和生活污水净化成为Ⅲ类水,透明度达到2m以上,清澈见底,呈现水下森林般生态景观。此类案例的水体边界条件大多相对封闭,或人为可控。此类水体治理成功的案例很多,如昆山开发区晨曦湖(外源污染可控)、上海滴水湖D港(河段进出水可控)、贵阳红枫湖水源保护地、许多房地产比较封闭的河湖等。迄今此类水体治理成功的面积多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下。(2)现代城市河湖的多数水体边界条件庞杂多变,水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较小的冲击污染负荷,遇到偶发的环境灾变和自然灾变以后,有机污染,营养盐污染、浊度光限制等冲击污染对生态系统的胁迫往往是致命的,最终导致生态系统被摧毁。实践证明,面积大,水系边界条件复杂,水源可控性差的富营养化水体,难以用纯生态工程的技术方法进行有效治理。
众多案例开始生态修复做得好,生物多样性及总生物量足够,水体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净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是缓慢的、深度的、低负荷的类型,在较小的冲击污染之后可以慢慢恢复,偶遇现代城市的环境灾变和自然灾变,冲击污染远远大于自净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