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交通工程根基》复习辅导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辅导材料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讲述的内容: 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简单定义: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内容(人、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交通工程学是把人、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工程是一门由多门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 1、交通特性分析 2、交通调查方法 3、交通流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 6、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 7、交通安全技术 8、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9、公共交通 10、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11、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四、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93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工程学的名称,因此,一般以此作为交通工程学科诞生的标志。 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五、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973年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建立交通工程研究室;70年代末,交通、城建、公安等部门开展交通工程理论学习和交通调查工作;1978年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来华讲学;1980年上海率先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 一般认为,我国的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 六、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交通流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 交通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ITS)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内容、产生时间及发展经历阶段,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重点问题。 难点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概念 第二章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主要讲述内容: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1、信息处理过程(三个阶段) 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 2、视觉特性 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 1 视力:是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分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 夜间视力与光照度、背景亮度有关,光照度越大,夜视力越好。黄昏时间对行车最为不利。 2 视觉适应 是眼睛对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感受适应过程。分暗适应、明适应。 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 3 眩目 为防止眩目,可采取交通工程措施:防眩板、植树等。 4 立体视觉 5 视野 6 色视觉 不同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红色刺激性强、有危险感、易见性高,多用于禁令标志;黄色明亮度最高,易引起人的注意,多用于警告类标志;蓝色、绿色使人产生宁静和平、舒适感,多用于指路、指示标志。 7 视差(错觉) 4、反应特性 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比关系。 5、疲劳与饮酒 6、注意特性 7、动态判断 8、驾驶员的差异 在进行道路设计、车辆设计、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设计、交通法规的制定等方面要照顾到绝大多数人,其标准(设计)取值一般根据满足85%驾驶员的需要为度,对其余的15%只予以适当考虑。 行人的交通特性 1、行人的交通需求:要求省力、省时、独立、安全等。 2、心理特性 多数人喜欢走捷径;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而避开走,并保持一定速度;有从众心理,受别人影响而产生强行斜穿和闯红灯等行为。 3、行人对过街设施的使用特性: 对天桥和地道:当走人行横道和天桥、地道需用相同时间时,80%乐于使用天桥、地道。当走天桥、地道所需时间超过人行横道时间的一倍时,则无人利用。 对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线在20m以内,人们才乐于使用。由于种种原因,50%以上的人不愿走人行横道线。 三、乘客乘车反应 1、对线形条件的反应 在弯道上有不稳定感,需对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横向力有一个变化过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长度进行限制。 2、对路面状况的反应 要求路面平整 3、对道路横断面情况的反应 在高路堤、陡边坡的道路上,乘客看不到坡脚,易产生恐惧心理,应设置护栏或放缓边坡。 4、对沿路两侧环境的反应 5、对心理空间的要求 6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