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慧之果 上帝闲极无聊、心血来潮。第一天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二天创造了山川河流,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第四天创造了飞禽走兽,第五天……,第六天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并从亚当身体里抽取了一根肋骨,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娃。 亚当和夏娃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他们就生活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天,在蛇的引诱下,夏娃偷吃了禁果,在夏娃的引诱下,亚当也偷吃了禁果。忽然间,他们有了意识,有了羞耻之心,觉得赤身裸体很难为情,于是,两人躲了起来。上帝知道了以后,一怒之下,把他们贬到了大地。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繁衍着子子孙孙,成为人类的始祖。 问题讨论: 这个故事里含蓄地解释了哪些问题? 补充阅读: 劳伦次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四)超感知觉 所谓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如眼、耳等)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灵奇现象。 二、知觉 1.心电感应(telepathy)也称传心术,是指两人之间不经由任何沟通工具或管道(语言、手势或表情)而能彼此传达讯息的过程。 (四)超感知觉 2.超感视觉(clairvoyance)也称灵觉,俗称千里眼,是一种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 (四)超感知觉 3.预知(precognition)指在别人意见尚未表达之前即已预知,或事件尚未发生即可预见的超人能力。 (四)超感知觉 心理致动(psychokinesis,简称PK),是一种不直接动用手脚,不使用任何工具,单凭心理作用或意志,即可使物体移动的特殊能力。 心灵学(parapsychology) 对第六感虚幻与真实之争,似可秉持如下的看法:人类所蕴藏的潜力,以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似乎尚不能达到全然了解的地步。人类究竟有没有第六感?这问题要获得肯定答案,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 (四)超感知觉 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憾状态。此种恍憾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 由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与其所采用的诱导方法两者合之,即称为催眠术 。 三、催眠 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注意层面趋窄化 3.旧记忆还原现象 4.知觉扭曲与幻觉 5.暗示接受性增高 6.催眠中角色扮演 7.催眠中经验失忆 (一)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影响催眠暗示性的关键因素: 1.受试者对一事的态度与对催眠师的依赖感。 2.受试者个人的性格与身心条件。 (二)催眠感受性 三种人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1)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2)在生活中善于心向专注而不易因外在刺激而分心的人,(3)希望从催眠中获得新鲜意识经验的人。 (二)催眠感受性 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具有催眠感受性的受试者进行催眠,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 (三)催眠诱导 催眠师能否对受试者予以催眠,将系于三个条件: (1)受试者的催眠感受性。 (2)适合于催眠的环境。 (3)良好的情绪关系。 (三)催眠诱导 (1)暗示受试者眼睛疲倦,无法睁开。(2)暗示受示者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刺痛。(3)暗示受试者忘掉一切,只记得催眠师所讲的话与要他做的事。(4)暗示受试者将经验到正负幻觉现象。(5)暗示受试者催眠过后醒来,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6)暗示受试者醒来后做某些活动。 催眠诱导遵循的顺序 催眠诱导语,是催眠师在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对受试者所讲的一些暗示性的话,催眠诱导语的内容虽不一定相同,但基本上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语音平抑;二、语意单调;三,语句重复。 催眠诱导遵循的顺序 (1)新解离论。在催眠状态之下,受试者的意识状态被解离为两层:第一层的意识是在催眠师的暗示下产生的,其性质可能是失实的、扭曲的;第二层的意识是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惟以当时受到催眠暗示的影响,第二层意识被第一层所掩盖,致使受试者不能经由口语陈述出来而已。 (四)催眠理论 (2)社会角色论。认为催眠状态下的行为改变确有其事,惟改变的原因并非完全系由于催眠师的暗示所导致,而是由于受试者在动机、情绪与期待上认同催眠师所说的催眠境界,主动与之合作,类似演员与导演的关系一样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