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书法作品的收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关于苏轼书法作品的收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祜二年(1057)进土。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是后人最喜爱的文学艺术家和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苏轼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文入画的倡导者,也是北宋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要看作者的知名度。不管进行书法作品投资还是收藏,作者的知名度非常重要,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照:  1.是看职务。  2.要看地位。  3.要看经历。 二、要看作品的艺术性。书法作品收藏艺术至上的理念可能人人都会认同,但是真要弄清 楚衡量书法作品艺术价值的具体标准,恐怕是见仁见智、各执一端了。这个标准的把握,还是需要通过提高收藏家的艺术鉴别能力来实现:  1.是收藏家尽可能自己写点字,提高对书法艺术技术层面的认识。要知道技法不过关,终究是书法的门外汉。  2.是要多读古帖。古人流传下来的大量书法作品,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所以对于当代书作的艺术价值评判,完全可以以这些古人作品作参照进行,千万不要听着哪些人拿着头衔、喊着创新瞎忽悠,揣摩古帖多了谁的眼界都会不断提高,雅与俗、精与粗、奇与怪、高与低,都不会逃过你的眼睛。 3.是要多看古人书论。 三、要看具体作品的升值潜力。虽然说书法收藏不是投资,自己的喜好和精神享受最重要,但是如果自己的收藏连起码的保值增值都做不到,那一定是我们误入了歧途。想一想如果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双丰收”,那该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所以在收藏过程中:  1.是要看作品的形式。  2.是要看作品的质地。  3.是要看作品的书写内容。  4.是要看作品的尺幅。  5.是要看作品的流通。 尽管自古以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且在书法、国画、篆刻中,书法无可争议地居于“老大”的位置,但在书画拍卖市场中,却常常仅作为配角,专场极少,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困境--当然,苏轼的书法作品也免不了如此之遭遇。书画收藏界也流传一句口头禅——“好字不如烂画”。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书法遭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礼遇”呢? 【藏家说法】      风险大 利润空间有限   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收藏和投资偏好必然影响市场走向。书画收藏家张禄表示:“我收藏书画有12年了,但很少收藏书法,因为书法太难懂了,不太好欣赏,鉴定难度更大,不小心就会打眼,风险太大。即使是收到真迹,但书法市场一直偏冷,升值的利润空间不大,长期占用有限的资金不值。而且我感觉书法在国内拍卖市场一直处于边缘化的角色,价值被严重低估,行情十分低迷。”   中国书法遭受的冷遇,从近10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结果也可见一斑。 【业界声音】      书法收藏为何“高处不胜寒”   中国书法为何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北京辅仁美术研究会收藏品艺术研究室主任、中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部主任陈铜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当代缺少大师级的书法家,鲜有书法精品。一位真正优秀的画家大多是优秀的书法家,因此很多原先以书、印名享天下的书法篆刻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操起了画笔,继而又享有画名。如历史上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诸先贤,均是以其雄厚的书、印的修养构筑了他们后来杰出的绘画艺术的审美体系。启功先生最初是学画画,后来悟到画的基础是书法,因为画讲笔墨,而字讲气韵,气韵需要多年的修养才可得来,画的技巧性较书法容易掌握。如今艺术拍卖市场的火爆,使得一批所谓的艺术家急功近利,没有耐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打书法功底,因此他们选择画画,拜个画家为师,三五年便可打出自己的旗号靠市场运作和炒作卖画换钱,但这样的作品经受不起历史的检验。” 综究以上的情况我们来看看关于苏轼书法作品的收藏事宜:  世传苏轼书法真迹有近30件,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为最。至中期,名作较多,如楷书《前赤壁赋》和《祭黄几道文》;行书《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诗》和《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苏轼晚年作品相对较少,以《答谢民师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 。  现在,书画作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要达到收藏的层面,却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素。首先,要看字形。由于书法毕竟以实用文字为载体,汉字有着严谨的造型结构和语言符号意义,因此书写要规范。有一些书法作者在书写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对字体进行一些变化可以理解。现在有些书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新潮”与“现代”,将文字基础打乱,采取图解文字内容等形式书写出一些“似画非画”、“似字非字”的作品来。对此,建议少碰为佳。 其次,书法要有系统的法则,历史上一些书法家要求“笔笔有出处”也许过于僵化,但扎实的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