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 1、注意鲁迅主要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为人和教学的? 2、藤野先生为什么是鲁迅认为的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3、在本文所描述的时期内,鲁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内容较长,浏览这一部分,看看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试着将这一部分分成四个层次。 第1层(4、5段):写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2层(6-23段):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 第3层(24-31段):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4层(32-35段):与藤野先生告别。 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情况,写了哪些事情?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吗? 1902年前后中国的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1898)刚刚结束,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刚刚打完(1900),《辛丑条约》刚签(1901)。同盟会(1905)尚未建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1911)还未成功。宣统也未退位(1912)的清朝末年。 第1段:赏樱花。主要抓住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做文章,其中的寓意是—— 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 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发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藤野先生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 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和鼓励。 1、阅读第36、37段,作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2、第38段中,叙述了三件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情,请概括。 3、准确理解这段文字:“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本文的线索实际有两条: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外貌)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举止) 声调抑扬顿挫 穿衣服太模糊,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学识渊博、生活简朴 2、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事情 思想品质 惜 别—— 尊重、关爱 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鲁迅到日本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做人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