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赣方言研究的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赣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刘纶鑫 田志军 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并列为汉语两大方言区。由于它们不仅地域相连,历史、文化、经济、民俗诸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的特点也多有交叉。所以,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究竟是合为一个大方言还是分为两个大方言?它们各自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客、赣方言的研究无疑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焦点。这里我们将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一、客家方言研究回顾 客家方言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八个省区二百多个县市,还散布到海外40多个国家与地区。清代末年,随着传统语文研究的全面发展,为适应志书编纂和土客纷争中的需要,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早期的客家方言研究大都局限于解释词义、考证本字、探求词源,基本上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的成果。 1948年董同和发表《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史语所集刊19本),该著只分前言、音标说明、记音正文和语汇四部分,系纯粹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调查记录单一方言的典范之作。作者直接从自然流露的话语中辨出基本音系,随之作“成段以至成篇的语言记录”,再从成段成篇的语料中截取词语。这种从方言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已于文字脱离关系”的凉水井语音的真实面貌。该书详尽描写了凉水井客话的声韵调系统和字音连读变化,用音标标音、国语译注的方式记录了二十段语料和三千五百个左右的词语,材料翔实,分析入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三大语文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语言研究水平整体提高,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为: 1.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一是涌现了一大批客家方言研究工作者,除大陆以外,还有不少港台和海外华侨华裔学者,以及国外汉学家。二是成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1986年,刘纶鑫主办了“方言志编写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方言研究人员。1993年饶长溶等发起召开了首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至今已历五届,编辑出版了四本会议论文集。这些机构团体所办刊物和开展的活动,促进了学术交流,对客家方言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2.研究领域,内容系统全面。既有综合性的研究专著,也有对单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深入探讨和描写的专题研究,还涉及方言分区分片、客家方言划分标准,客方音史、本字考、音变类型、客家话与其他方言(含普通话)的比较研究等等,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3、涉及的客家方言地域点多面广,次方言点的调查呈逐步深入趋势。就目前所发表的论著看,涉及大陆及台港澳等省区的许多方言点。 4、学术成果丰硕,发表了大量的客家方言论著。这些论著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客方言的语言事实,并探索其语言规律,解决了一些从前未予解决的问题。 (一)综合研究 1.通论性著述。指对客家方言的概貌与特点,形成与分布、分片及划分标准等等问题的全面研究,如黄典诚《客家话》(《语文知识》,1954年第7-8期),林盛道《客家语的特色》(日《中国语学事典》,江南书院,1958年),桥本万太郎《客家方言》剑桥大学出版社,1973年),詹伯慧《客家话的形成与分布》(《广东语文报》,1985),罗杰瑞(Jerry Norman)《什么是客家方言》(《第二届汉学论文集》,台北,1989),严学窘《客家话的原始形式论述》(《广西民院学报》,1986),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方言》1987年第2期),饶秉才《客家方言的分布和主要特点》(《暨南学报》,1989年第3期),刘纶鑫《江西客家方言中的客籍话和本地话》《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李如龙《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等等。 2.单一方言描写、研究。建国50年来,对客家次方言点的调查、研究蓬勃开展,出现了许多对单一客家次方言进行综合描写、研究的作品。如:杨时逢《台湾桃园客家方言》(《史语所单刊二十二,1957》及《台湾桃园美浓客家方言》(《史语所集刊》42本,1970)杨福绵《台湾饶平客家方言:描写及比较研究》(1963)、罗肇锦《瑞金方言》(台大硕士论文,1977),千岛莫一,通口靖《台湾南部客家方言概要》(日《丽泽大学纪要》,1986)、易家乐《南雄方言记略》(《方言》,1983年第2期)、周日建《广东新丰客家方言记略》(《方言》1992年第1期)、谢永昌《梅县客家方言志》(暨大出版社,1994)、林立芳、应初升《南雄珠玑方言志》(暨大出版社,1995)、哈玛宛《印度尼西亚爪哇客家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蓝小玲《闽西客家方言》(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等。 2.学话手册。为配合推普政策在客方言地区贯彻落实,出版了一些学话手册,如饶秉才《客家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广东省方言调查指导组《客家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