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专腺机能亢进病因和类型.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专腺机能亢进病因和类型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因和类型 《外科学》中的分类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高功能腺瘤:是指由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的高功能的腺瘤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的一类疾病。 《外科学》中的病因 原发性甲亢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数认为,原发性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的病因,也未完全明了,可能与结节本身自主的分泌紊乱有关。 甲亢病因分类如下: (一)甲状腺性甲亢 1.Graves病 2.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摄碘功能呈不均匀分布,外源性TSH和甲状腺激素不改变摄碘功能) 3.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腺瘤 4.甲状腺滤泡样或乳头样癌 5.碘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垂体性甲亢(TSH甲亢) 由于垂体肿瘤分泌过多TSH,常同时有肢端肥大症,部分可因下丘脑产生TRH多分引起血清泌乳激素增多 (三)异位TSH综合征 绒毛膜上皮癌、葡萄胎、肺癌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均可分泌TSH样物质而引起甲亢 (四)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 卵巢畸胎瘤中含有甲状腺组织,可引起甲亢。 (五)炎性甲亢 1.亚急性甲状腺炎 2.桥本甲状腺炎 3.放射性甲状腺炎 (六)药源性甲亢 左甲状腺素钠和碘致甲亢 Graves病 简称GD,又称diffuse toxic goiter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和高代谢症群外,尚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以及指端粗厚等。 病因 发病机制 一、自身免疫 TSAb TRAb TSBAb TGI TRAb:TSH受体抗体 TSH--receptor antibody TSAb:TSH受体刺激性抗体 thyroid stimulating antibody TSBAb:TSH刺激阻断性抗体 TSH—stimulating blocking antibody TGI: 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 thyroid growth immunoglobinlins 产生TRAb 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有易感基因(特异HLA Ⅱ类抗原基因) 的人群的甲状腺状腺细胞,在受到一些触发因子的刺激下甲状腺细胞表面具有TSH 受体片段Ⅱ类抗原分子表达,在免疫耐受缺陷时形成成TRAb。 也有人提出“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理论来作如下解释: 血中TSH 可因免疫缺陷等因素形成TSHAb, 此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抗原结合部部分 (即其分子中的可变区) 本身具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称“独特型”,可导致“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在此过程中,TSH被称为“影响”抗原,空间构象与TSH抗体互补的抗独特型抗体称为“影像”抗体,能模拟TSH与其受体结合。 针对TSH受体的自身抗体TRAb包括的前述刺激和阻断二类的即可表现刺激活性,又可表现抑制活性,不间浓度TSAb和TSBAb及其相互作用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当刺激活性的抗体占优势时,可激活TSH受体在甲状腺内通过腺苷环化酶——cAMP和 (或) 磷脂酰肌醇.Ca2两个级联反应途径而产生生物学效,使T3,T4合成,分泌增加而导致甲亢。而抑制住抗体占优势时则临床表现为特发性粘液性水肿。将基因型独特型-抗独特型(idiotrpe-auitiaiotype) 原理扩大应用,可解释Gravee 病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时受体抗体的形成。如在重症肌无力,配体(乙酰胆碱) 能和细胞表面受体及其相应抗体(抗-乙酰胆碱,即基因型) 相结合,因而受体和抗体具有柏同的可与配体结合的结构 TSAb与TSHR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信号系统,引起甲亢和甲状腺肿。95%未经治疗的GD患者TSAb阳性,母体的TSAb也可以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甲亢。 TSBAb阻断TSH对甲状腺的刺激做哟就能够,甲状腺激素产生减少,甲状腺萎缩。是导致甲减的原因之一。 TGI与TSHR结合后仅促进甲状腺重大,而不促进TH的合成和释放。 二、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同卵双生相继发生GD者高达30%~60%(异卵双生为3%~9%)可能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相关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