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细菌的致病性必须结合宿主的抵抗力来分析讨论。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快,但作用不如特异性免疫强。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 ①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化学屏障(胆汁、溶菌酶、脂肪酸、补体、抗菌肽)和微生物屏障。 ②吞噬作用: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特异性细胞免疫。由于各种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基础和致病机制不同,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比重可能也不一样。 ①外毒素感染的免疫: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肉毒中毒等,机体对这些疾病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IgG)的中和作用。由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将其降解清除。根据外毒素免疫的特点,临床上平时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应用抗毒素血清进行早期治疗与紧急预防。 ②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感染主要以噬中性粒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及抗体的溶菌作用为主。无荚膜的病原菌易被吞噬消灭,有荚膜的病原菌则需要通过调理作用。 ③胞内菌的免疫: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非但不能将其杀灭,反而成为繁殖场所或起到搬运作用。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 *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 * 其中一类膜蛋白分子称为MHC分子,一端固定在细胞膜上,另一端游离.游离端有抗原结合槽,槽内有氨基酸结合位点,与抗原肽段的相应氨基酸结合,构成MHC * 细菌的致病性必须结合宿主的抵抗力来分析讨论。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快,但作用不如特异性免疫强。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 ①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化学屏障(胆汁、溶菌酶、脂肪酸、补体、抗菌肽)和微生物屏障。 ②吞噬作用: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 2、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特异性细胞免疫。由于各种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基础和致病机制不同,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比重可能也不一样。 ①外毒素感染的免疫: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肉毒中毒等,机体对这些疾病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IgG)的中和作用。由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将其降解清除。根据外毒素免疫的特点,临床上平时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应用抗毒素血清进行早期治疗与紧急预防。 ②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感染主要以噬中性粒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及抗体的溶菌作用为主。无荚膜的病原菌易被吞噬消灭,有荚膜的病原菌则需要通过调理作用。 ③胞内菌的免疫: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非但不能将其杀灭,反而成为繁殖场所或起到搬运作用。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 * 宿主具有多种多样的保护机制以阻止病原菌进入。但宿主又必须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如呼吸、进食和排泄废物,病原菌因此得以进入。 ①创伤感染:皮肤是宿主阻止绝大多数病原菌进入的最大屏障。一旦发生外伤和烧伤,将允许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进入,这些细菌经常存在于体表。节肢动物叮咬,也可将鼠疫杆菌等带入体内。药物注射和器官移植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 ②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 ③消化道感染:霍乱弧菌、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 ④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⑤性接触感染:淋球菌。 * ①隐性感染:病原菌在机体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造成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②显性感染:病原菌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使机体受到严重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根据受损部位与性质不同,显性感染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指感染局限于一定部位,如疖、痈等局部化脓性炎症。 全身感染:指感染发生后细菌或其代谢产物经淋巴道、血流向全身扩散,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A、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大量繁殖,如伤寒。 B、毒血症:细菌在局部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C、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 D、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播散至其他许多组织器官,引起化脓性病灶。 ③带菌状态:经过隐性或显性感染后,致病菌未被及时清除继续存在于机体内,与机体的免疫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项练习】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专项—《填写单位》 人教版 (含答案).doc VIP
- 药学英语(上册)(第5版)史志祥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高中入团思想汇报范文(6篇).docx VIP
- 公路大中修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与研究-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下旬刊(第2021007期)-中国工人出版社.pdf VIP
- 稻盛和夫《心》读后感集合5篇.docx VIP
- 个人现实表现(现实表现).pdf VIP
- 货物运输投标文件(技术部分).pdf
- GB_T 15560-1995《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pdf
- 食材配送项目投标文件.doc
- (统编2024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8课 课余生活真丰富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