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pdfVIP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

学兔兔学兔兔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8年10月 第3o卷 第S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J.J PI) Oct.2008 Vo1.30 No.5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 剩余油分布规律 ; 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 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 00039、 -一 一 I I ‘ I l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457001 , [摘要]濮城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率大幅度,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日产液水平 593t, 平均单井日产液24.7t,综合含水9O.72 。针对该油田高含水率特征,要保持油田产量不降低,就必须 在挖掘剩余油上下功夫。从储层沉积特征出发,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分析,进而对剩余油的分布预测提供 指导,希冀对稳定油田油田产量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濮城油田;沙二段;剩余油;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8)05—0307一O4 濮城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南与文留构造带相接,北与陈营构造相连,东与 濮城洼陷相邻,西与卫城一古云集构造隔洼相望。濮城构造是一个继承性的洼中隆起构造,构造形态为 一 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南北长 15km,东西宽4.5km,圈闭面积约50km。。目前共发现沙一段、 沙二上亚段、沙二下亚段、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下亚段、沙四段等7套含油层系。笔者主要 讨论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该油组是由4、5、6、7共4个砂层组组成的一套含油层系, 属于具有边水的构造层状油藏。该层系含油面积2.8km ,石油地质储量287×10‘t,可采储量108× 10‘t,标定采收率37.63 。其沉积主要为一套湖~fl角洲前缘沉积。沉积早期水体相对较深,水下分 流河道不发育,主要发育远砂、前缘砂微相,呈席状分布;中期水体逐渐变浅,水下分流河道较前期发 育,河道分布面积广,河道宽度一般在300 500m,最宽处达lO00m左右;沉积中晚期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逐渐萎缩,河道砂体延伸距离较短,呈土豆状分布;沉积晚期水下分流河道与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 交替发育。 流动单元砂体分布特征 根据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砂体在垂向上的韵律性及砂体的沉积相展布规律,可将沙 二上亚段4~7砂组地层划分为2O个流动单元。流动单元发育分布具明显的规律性。 沙二上亚段4砂层组沉积时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发育,物源主要来自东北、东部。其中,4 流动单元,砂层呈条带状展布,厚度一般2~6m,在东北部的濮7-148井一濮5—187井一带砂体最厚达 lOm;4。流动单元砂体呈片状分布,砂体从北向南变薄、从东向西逐渐变薄尖灭,砂层厚度一般2~ 4m,在东北部的濮2-1井区厚达8.Om,而在南部濮3—66井区仅0.6m;4。流动单元砂体在西部的 濮3-6井一濮2—76井一濮2—24井一带出现大面积的尖灭区,砂层厚度一般为2~4m,在东北部的濮6—21 井区厚达8.8m;4‘流动单元砂层在东北部的濮7—91井厚度达11.8m,而砂层厚度一般在4~8m。 沙二上亚段5砂层组各单元的砂体发育程度变化较大。5 流动单元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基本上 呈片状分布,在西部的濮3-207井一濮3—211井一濮2—53井一濮3—167井一带出现不规则的宽长条状尖灭 [收稿日期]2008—05—23 Ef~ it]毛立华 (1962一),男.1982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学兔兔学兔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