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

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 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杜淑玲 徐红梅 作者单位: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铁路医院 【摘要】 目的 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潜伏结核感染,为预防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包头铁路地区3个月~18岁不同年龄组763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抽取人群均接受过卡介苗初种。结果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为阴性(-)、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阴性率(-)3岁以后变化不大,0~3岁39.34 % 、 3~7岁62.86 % 、8~14岁59.38 % 、>14岁41.6 % 。阳性率(+)3岁以后明显下降,0~3岁52.94 % 、3~7岁22.82 % 、8~14岁25% 、>14岁25 % 。中度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0~3岁7.72 % 、 3~7岁10.7 % 、8~14岁15.63 % 、>14岁25 % 。强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0~3岁0.11 % 、 3~7岁3.34 % 、8~14岁12.5 %、14岁后强阳性率明显增高为33.33 % 。结论 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集中于3~14岁,人体接种卡介苗后的特异性免疫力只维持5~10年。对3~14岁的儿童应加强结核病的监测。 【关键词】 潜伏结核感染;儿童;预防结核病  儿童潜伏结核感染是指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除外的卡介苗接种反应,X线胸片,或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者[1]。本文探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以期为预防结核病提供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4月~2007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包头铁路地区3个月~18岁不同年龄组763人(其中男366人、女397人)作为筛查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过卡介苗初种,无重大疾病。 1.2 方法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试验操作人员固定,技术熟练,用1∶2 000稀释0.1 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一般注射于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 mm的皮丘,48~72 h观察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直径来判断反应强度。判断标准参照2004年9月第6版《儿科学》。局部皮肤硬结直径<5 mm 为阴性(-),≥5 mm为阳性(+),10~19 mm为中度阳性(++),≥20 mm为强阳性(+++)。 1.3 治疗 近期研究表明,有密切结核感染接触史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尽管没有感染,也应给予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重复感染的机会。我们选择结核菌素试验中度阳性77人、强阳性26人进行治疗。给予异烟肼5 mg/(kg·d),最大剂量10 mg/(kg·d)[≤300 mg/(kg·d)]1次/d口服,疗程6~9个月。 2 结果 2.1 阴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但3~7岁组阴性率最高为62.86 %,与1996年中华儿童保健杂志报道的307名小学一年级新生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65.73 %接近。 2.2 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中度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每年约提高1 %~1.3 %(Χ2检验P均<0.05)(见表1)。14岁后强阳性率明显增高为33.33 %。 表1 儿童各年龄组PPD试验结果 3 讨论 诊断潜伏期结核时,必须详细采集病史、进行查体和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在接触结核杆菌后3个月内结核菌素试验,可能不出现阳性也应考虑按照潜伏期结核进行治疗。对结核菌素阳性反应、X线胸片有钙化,应按潜伏期结核感染治疗[2]。本文3~7岁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最高达62.86 %,据医学信息网报道接种卡介苗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维持5~10年,保护率为80 %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尤其是细胞免疫强弱有关。当细胞免疫反应不足以杀灭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尚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引起发病。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及时进行合格的卡介苗接种,但接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婴幼儿抵抗力弱,受到重复感染的机会较多,年长儿到青春期发病率又复上升。因此对3岁后小儿应常规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及时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尤其是以下高危儿童,如体弱瘦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发热和消化不良、浅表淋巴结肿大而不痛、反复腹痛、皮肤反复慢性溃疡、无痛性血尿等,均应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再做相关的检查进行追踪观察,并要考虑到隐性结核感染的可能,确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