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小儿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分类 儿科学 发病机制 1.病因研究进展 小儿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疾病,现代分类其属于树突状细胞相关的疾病,以多器官组织细胞浸润为特点,病灶内浸润的组织细胞中含有病理性的郎格罕细胞(LC)为确诊依据。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 (1)实验室检查进展:小儿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38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05)一文报道(下述简称38例分析组)辅助检查结果: ①血液检查:贫血31例,27例轻至中度贫血,4例达重度,6例患儿血小板<100×109/L,其中最低1例为12×109/L,白细胞数大多在正常范围,有10例<4×109/L,三系下降8例。 ②免疫学测定:检测T、B细胞亚群10例,CD4+/CD8+比值下降6例(CD19+下降3例);CD4+/CD8+比值升高3例(CD19+升高1例);CD4+/CD8+比值正常1例(CD19+亦正常)。所有患儿CD56+/CD16+比值明显下降;免疫球蛋白检测13例,正常5例,6例IgG升高、IgM下降,IgE、IgA下降各1例。 ③肝功能:所有患儿均查肝功能,其中有10例ALT、AST、γ-GT、胆红素升高或白蛋白下降。 ④病原学检查:10例以肝脾大待查做了相关的病原学抗体检测,阳性6例,其中EBV-IgM(+)1例,支原体及衣原体IgM(+)1例,CMV-IgM(+)1例,CMV-IgG(+)1例,CMV-IgG及CMV-IgM均阳性1例,TOX-IgM(+)1例。 ⑤组织病理学检查:38例中4例临床诊断Hand-Schuller-Christion病。12例皮肤印片见网状细胞,其中7例做皮肤活检:S-100蛋白阳性2例,组织细胞来源3例;5例行骨病变刮除术,见大量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其中2例见LC,3例S-100蛋白阳性);7例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见大量LC,S-100蛋白阳性,CD1a阳性,同时可见泡沫细胞;1例巨脾者行脾大部切除并活检示组织细胞增生及慢性肉芽肿,S-100蛋白阳性,CD1a阳性。 (2)特殊检查进展:38例分析组影像学检查结果: ①30/36例(83.33%)有双肺纹理增多增重及轻度网状或网点状间质病变。1例9个月患儿为典型的弥漫性间质浸润,双肺透亮度减低似毛玻璃状,考虑为肺LC浸润。胸部CT示前上纵隔占位1例,胸膜反应2例。 ②26/34例(76.47%)见低密度骨质破坏灶,多见的部位依次为:颅骨、脊椎骨、股骨、髂骨、肩胛骨和肋骨。大多数为多部位骨骼受累,仅1例为单纯颅骨受累。 ③26/30例(86.67%)腹部B超示肝脏不同程度增大,部分肝区光点粗密,回声不均匀(门脉增宽,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各2例);脾大24/30例(80%)(2例脾门区淋巴结肿大);2例肝脾内多发结节影(1例大部切除证实为LC肉芽肿性病变);腹膜后多发性淋巴结肿大4例;胆囊壁增厚1例。 2.临床诊断进展 LCH的肺部受累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并非特异,重视临床表现尤其特征性皮疹并常规做皮疹印片,充分认识X线典型改变,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LCH的确诊目前依赖于病理学诊断,病灶内浸润的组织细胞中含有病理性的LC是确诊依据。这些LC的特点为在光镜下可见到有皱褶的不规则囊状核,在电镜下可见胞浆内Birbeck颗粒。免疫组化染色示膜表面CD1a抗原、CD68抗原、S-100蛋白、1a样抗原和膜结合的ATP酶等阳性。 治疗和预防 对于本病是否积极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尚无统一意见。一般治疗原则是根据脏器浸润的范围等即根据分级施治、注意控制和预防感染并长期随访。早期、联合、足量化疗辅以手术、放疗可改善预后。李怀玉等报道认为VEP(V为长春新碱,E为足叶乙甙,P为强的松)方案疗效好,副反应轻。采用VCP或VEP联合化疗,疗效明显,其中5例疗程结束后随访至今正常。近5年来采用VEP方案治疗,患儿短期内体温即可下降,1周后皮疹渐消退,且对骨髓抑制轻,值得推广。具体方案是:V2mg/m2每周静注1次,连用4周;E150mg/m2·d静脉滴注连用3d,每3v4周重复1次,P60mg/m2·d晨顿服,足量服1月后2周内减停。以上3种药物联用1月为一疗程,休疗期视病人情况一般2v3周再重复以上治疗,总疗程5v8个月,较文献报道的为短。本组用该方案治疗2例疗程结束后随访至今已近5年均正常,仍在随访中。 38例分析组LCH治疗采用VP方案(长春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