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行为逻辑.PDF
全球公域的内涵、伦理困境
∗
与行为逻辑
郑英琴
【内容提要】 全球公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及其资源。全
球公域这一概念本身内涵着某种超越国家主权的规范。其公有属性意味着对国
家权力和利益的限制,而开放性和资源的竞争性则造成国家间在全球公域进行
博弈以获取更多利益的现实,两者之间互相矛盾,这也是全球公域治理的伦理
困境所在,即在全球公利与国家私利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全球公域中存在着
理性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两种行为逻辑互相制约,加上全球公域的公有属性,
使得国家权力在全球公域具有边界性,利益的最大化受到制约。为了有效维护
全球公域的公有属性,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国家行为。本文对现有全球公
域治理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全球公域的治理制度亟待完
善。中国历来积极参与全球公域治理,可以从价值理念、制度建设等层面提供
公共产品,以推动全球公域秩序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 全球公域 伦理困境 行为逻辑 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 郑英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7)03-0099-17
【DOI 编号】 10.13851/ki.gjzw.201703006
∗ 本文得到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子专题“中国极地外交、新
疆域治理和国际合作研究”(CHINARE2017-04-06-02 )的资助。
99
全球公域的内涵、伦理困境与行为逻辑
全球公域从无主地、公有地的问题发展而来。无主地意味着可占有性,
而公有地则意味着共有性。全球公域从无主地向公有地发展演变展现出公共
属性,“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人类共同利益”等原则是对公域公有性质的
确定,但全球公域本身所包含的公共性和开放性造成治理的伦理困境,即既
要自由开放和利用,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需求,又要维护其作为公有物满足
集体的利益和需求,且尽量确保公平公正,即公域的公利性与个体的私利性
之间存在如何取舍与平衡的问题。这一两难困境始终贯穿在全球公域的治理
实践之中,也是全球公域的秩序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公域的概念起源及内涵探讨
全球公域 (又称“全球公地”,global commons ),泛指任何国家主权
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及其资源。目前关于全球公域的具体概念和范畴界定,
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共识。①这里倾向于采用国际法维度所界定的全球公域
范围,即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
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 (简称《外层空间条约》)、 《指导各
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 (简称《月球协定》)、 《南极条约》
等所确认的公海及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以及该区域的资
源(下文简称为“国际海底区域”)、外层空间、南极等领域。② 因为这几
个领域均从国际法的层面明确了“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① 关于全球公域的范围,争议较大的是网络空间。美国主张将网络空间视为全球公域的
一部分,早在2009 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报告》中就指出,“网络空间是
与太空、海洋并列的第三大全球公域,建议将军事力量引入到其中”。参见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Role and Missions Review Report, January, 2009, p. 6 。但网络空间的主
权色彩浓厚,中国于2015 年新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强调,“维护国家网络
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该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
议于2015 年7 月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