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pdf
2010年 1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27,No.1
第27卷第 1期 JournalofYunn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an.2010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
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应对中国文明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流变消失的现实,必须加强云南少
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当务之急是引入学校教育,并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承模式。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 (2010)O1—0046—05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正经 版规划小组”,云南省也相继成立了 “少数民族古
历着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 口传身授的非 籍办公室”,为抢救、翻译 、整理、出版民族古籍
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多年来 做了大量工作。据了解,近几年,云南省少数民族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云南省也采取特殊措 古籍办公室征集抢救彝文古籍 1100多册;云南楚
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 雄彝族 自治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抢救彝文古籍600余
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呈现 部;楚雄彝族 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投入 3000万
严峻的局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元,翻译出版 《彝族毕摩全经》100卷,彝族毕摩
文化的抢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 、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3.建立各级保护名录体系。为了推动非物质
传承的现状与反思
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建立了国家级
(一)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国务院于2006年 5月
传承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3和 2008年 6月公布了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 遗产保护名录。云南省于2006年 5月公布了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各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云南省各州、
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 自身实际,做了许多工作,取 市根据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关
得了较大成效。 于印发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的通
1.建立法律保护制度。我 国对非物质文化遗 知” (云文社 [2003]13号文件)以及 “云南省
产保护的立法开始于 20世纪9O年代 ,国务院于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精神,在对非
1997年颁布了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条例》,规定 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州、
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具体保护措施。2000年9月, 县级保护名录。例如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的民族
云南省率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 民间传统文化工作于2004年 3月正式全面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