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思路指导1.pptVIP

201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思路指导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 诗言志 诗有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2005(北京)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混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师伯混,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金宋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 诗歌鉴赏复习 第四讲 解题思路指导 一、《2006年考试大纲》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 1.理解 B 2.分析综合 C 3.鉴赏评价 E 古代诗歌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意象:文学作品中融有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由意象产生的具有主观审美愉悦的艺术境界 首先关注题目、作者(知人论世), 重点是读懂诗歌的文句 。 诗歌鉴赏 身临其境 神会其中 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体会文句 产生意象 (1995·全国)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考查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的手法”错,应是在一问一答中含蓄地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1996·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1998·全国)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2)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999·全国)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2000·全国)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2001·全国)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A.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 C.尾联直抒胸臆,并非含蓄抒情。   (2002·北京)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野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的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BE (2002·北京)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