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佘会莲 正地闪和云闪 正地闪 在不同的地区得到的正地闪比例有较大差别,从0-100%不等 ?一般来讲,虽然在夏季雷暴中正地闪较为罕见,但是其发生的比例会随着纬度的增加和地面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正地闪发生的比例也增加,在海平面上比例约为3%,在海拔高度为2-4km的地方,则为30%。 最近的研究表明正闪的比例还随雷暴过程的不同而不同,具有正常偶极电荷结构的日本冬季雷暴中十分常见 ?通过对正地闪的光学和电学观测证实,正闪通常只有一次回击和紧接其后的连续电流过程组成。单次闪击正地闪占80%以上,偶尔也会发生多次回击。 二正地闪的微秒级电场特性 三、?正地闪的电流和电荷转移 一般来说,正地闪电流的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都较负地闪要长。由表可以看出正地闪回击上升沿时间的平均值为22μs,是负地闪的4倍; 对于单次闪击地闪,正闪的持续时间是负闪的7倍; 平均的正闪脉冲电荷是单次闪击负闪的3倍;一次单闪击正地闪转移的总电荷量比单闪击负地闪大一个量级。 平均的电流虽然相差不大,分别为35kA和30kA,但是正地闪产生大电流的几率较负地闪要大的多,正地闪回击电流超过250kA的几率为5%,而负地闪回击电流大于80kA的就已经达到了5%。 正地闪转移的电荷量无论是脉冲变化部分还是整个放电过程都较负地闪大的多 ?一般认为大部分的正地闪回击之后都跟随有连续电流过程。 日本冬季雷暴的正地闪进行了分析,发现正地闪回击脉冲变化之后通常包含一个连续电流过程,对12次放电过程中的一个进行细节分析后发现,在2ms内的连续电流为105A,在4ms内转移到地球的电荷超过300C,而期间的连续电流为104A 中国内陆高原夏季雷暴中的地闪进行了分析,发现一次正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转移的电荷量约为70C,是同一雷暴中多闪击负地闪转移电荷量的7-8倍。 日本冬季雷暴中发生的12次正地闪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0次有较明显的连续电流过程,而Takeuti?et?al.(1978)发现的比例则是8/12。 ?Fuquay(1982)对夏季雷暴的75次正地闪过程分析发现回击之后全部有连续电流过程, Rust?et?al(1981,?1985)对夏季强风暴中的正地闪过程分析认为只有一半的正地闪回击之后有连续电流过程,并用光学的办法进行了证实。 郄秀书等(1998)对中国内陆高原夏季雷暴中的正地闪分析也认为大部分的地闪只有单次回击,且回击之后有较明显的连续电流过程。 ?云 闪 云闪定义为所有没有到达地面的闪电放电。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资料来区分云内(intracloud)闪电、云间(intercloud)闪电和云-空气(cloud-air)放电三种云闪过程。事实上根据地面电场记录看,三种放电过程十分类似,而且云闪过程也包括地闪过程中发生于云内的部分。云闪是最经常发生的一种闪电放电事件,一般认为云闪占全部闪电数的2/3以上。 云闪的发生比例 影响云地闪之比的因素 云闪数与地闪数之比值与地理纬度有关,纬度越低,云地闪数之比越大,反之当纬度高时,比值就小。 云地闪比还与年雷暴日有关,年雷暴日少的地区,比值较低,年雷暴日多的地区,比值较高。 云地闪比与云的厚度有关,云地闪比随云的厚度增加而增大 云闪的一般特征 云闪通常发生于云中的正负电荷区之间,持续时间与地闪类似,为半秒钟。 一个典型的云闪放电过程可以传播5-10km的距离,中和电荷几十库仑 云闪放电一般开始于连续传播的流光,当流光遇到极性相反的电荷源时,便引发类似于地闪回击的放电过程称为反冲流光,与此相伴的电场叫做K-变化。云中的K-变化与发生于云地闪电回击之间的K-过程产生的K-变化相似,对应于小而快速的电场变化 云闪的发展过程 ?Kitagawa?and?Brook(1960)曾利用云闪产生的电场变化波形将云内放电过程区分为初始、活跃和结束三个阶段 在偶极电荷结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看法 Ogawa等[1964]认为云闪初始阶段上部正电荷区缓慢向主负电荷区发展。 Smith[1957]、Nakana等[1979]利用多站电场变化得出相反的结论,即云闪起始于主负电荷区 Liu等[1985]利用折线流光模式对云闪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云闪由起始于负电荷区向上发展的负流光引起。 Weber等[1982]利用雷声定位方法发现云闪既可以起始于正电荷区向下发展的正击穿过程,也可以起始于负电荷区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 Shao等[1996]利用窄带干涉仪系统首次获得了比较清楚的云闪发展图像,发现云闪由向上发展的负击穿过程引起。云闪通常呈现出由向上发展通道相连接的两层结构,上、下两层分别对应于雷暴云内上部的正电荷区域和中部的负电荷区域 董万胜等[2003]利用宽带干涉系统发现中国广州地区偶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考前辅导.ppt
- 中考生物复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ppt
- 中考英语写作复习1.ppt
- 介绍家乡的景物.ppt
- 第一讲电子地图基本概念.ppt
- 中考记叙文复习.ppt
- 从古到今信息传递的速度的改变.ppt
- 从二维到三维.ppt
-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ppt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 装备制造业2025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分析报告.docx
- 能源行业储能技术多元化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应用报告.docx
- 金融行业数据治理与资产化在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x
- 新零售背景下实体书店如何拓展年轻读者群体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应用:2025年实践与探索.docx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产业环保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技术进展与应用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分布式储能优化方案.docx
- 2025年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带答案.docx
- 零售企业私域流量运营会员增长策略创新报告.docx
-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绿色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与功能优化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