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七章创新
第七章“文革”时期的文学 一、“文革”对社会主义文学的摧残 (一)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吴晗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后,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二)对老作家、文艺作品的批判 林彪、江青等人炮制《纪要》,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肆意摧残社会主义文艺。 二、“文革”文学概述 在“四人帮”的文化统治下,“文革”文学表现出以政治为权威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古代文化传统、民间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文化传统的三重否定。 二、“文革”文学概述 (一).古代文化的遭摧毁与传统文化话语的翻版。 (二).民间文化的被扫荡与民间话语的隐形。 (三).知识分子话语遭清算和向“地下”沉落。 1、作家、诗人们的创作权力被剥夺。 2、作家自己也主动放弃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努力清算、抛弃新文化的话语传统,竭力向大众话语、主流话语靠拢 。比如诗人郭沫若。 (四)、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审美性丧失 1、人物的情感情绪联系以“革命化”处理,而不是以真切的、人情味的爱情、亲情、友情维系。 2、人物个性、丰富复杂性丧失,被抽空成一些符号、脸谱。 3、表达的形象性丧失,充斥文本的是干巴巴的理念说教,标语口号泛滥成灾。 4、作家的独特风格丧失,作家们都要藏起自己的声音汇入到时代的大合唱中。 5、语言的生动可感性丧失,运作着的是一套称作“语录体”、“社论体”的编码,和一种可以称为“伪宏大叙事”的规则。 三、“文革”中的地下文学 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而回到自己对现实生活体验、想象、思考之中,并由此显出人性与艺术的觉醒。 (一)小说 (二)诗歌(另分章节论述) ㈠小说 1、写科学家人生遭际与爱情生活的《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 小说的曲折命运 2、《波动》作者赵振开 “散文诗”式的小说,青年心灵深处的理性之光 小说采用了复调叙述的方式. 3、另有手抄本“文革探案故事”《梅花党》、《一双绣花鞋》等 四、“文革”中的诗歌 (一)“红卫兵诗歌” 特点:理想浪漫中夹着狂热盲目,内容多是对伟大领袖的赞颂,抒发要为革命牺牲的精神等等。 (二)地下诗歌 概念: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手抄的形式在少数人那里传阅,具有小范围、隐秘性特点。游离于当时的主流文化之外,而保持着清醒的艺术个性,自觉追求自己的历史使命。 1、“白洋淀诗歌群落” “白洋淀诗群”是“文革”开始以后较早开始现代诗探索的诗歌群落,其时间定位应在1969至1976年,是一个以北京为“根”的知青诗歌群落。以“白洋淀诗群”为基础发散而成的“今天派”诗歌,他们的诗歌渊源受到俄苏诗歌的影响较多。代表诗人:芒克(姜世伟) 根子(岳重) 多多(栗世征) 2、黄翔、食指的创作 黄翔 1941年出生在贵州,17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以“企图投敌叛国”罪和“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刑4年,收监改造。其后的10多年里,诗人被多次释放,又多次被投狱。诗人写下了《长城》、《野兽》、《白骨》、《给贝多芬和我自己》、《留在星球上的札记》、《火炬之歌》、《我看见一场战争》等出色的诗篇。 《野兽》 我是一只被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我是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架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食指,郭路生,笔名食指,194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为现代主义诗歌开拓了道路。他的诗作有《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相信未来》、《命运》等。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品分析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