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4讲创新
第三讲:先秦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四) 道家与儒家,是中国先秦诸子中影响文学理论批评最深远的两大学派。道家崇尚自然,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本;尚玄想,注重社会人生和天地自然的“玄览”之思;提倡思辨思维和对立统一关系,以物我为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带有浓厚的南方文化色彩。 老子的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两大文艺思潮:儒家重现实,以现实人生为主;道家重玄想,以浪漫人生为尚,恰好与文学创作中的两大传统即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相映照。 道家学派以老庄为代表人物。老子的《老子》被尊为《道德经》。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之影响最显著者,有四: 一曰“道”。老子重“道”,视“道”为世界万物之本。“道”有几个特点: (1)道是原始物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是永恒运动的规律; (3)大道“无名”,犹如“大象无形”; (4)道是玄妙恍惚的,“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文学理论之重道,文学批评之尚“道”,莫不源于此。 二曰“无为无不为”。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道”的基本特征,强调顺应自然。文艺界素有“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之说,而艺术家惟有以“无为”之态遵从艺术规律,才能创造“无不为”的艺术精品,达到“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三曰“有无相生”。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如难易、长短、高下、前后、有无、刚柔、强弱、祸福、荣辱、大小、巧拙、生死、进退、动静、虚实、奇正等,都是对立的统一。老子是古典美学范畴的奠基人之一,其辩证法思想,为中国古代文论中艺术辩证法及其审美范畴、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哲学思想基础。 四曰“返朴归真”。老子反对礼乐文化,提倡“见素抱朴”、“返朴归真”。这种复归于自然的纯朴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批评之尚朴贵真影响极大。从“千古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之“复归于朴”,到明清戏曲理论界之“本色派”与“文采派”之争,凡重本色当行与朴素之美者,皆以老庄之说为祖。 庄子文学理论批评 庄周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一书,被道家尊奉《南华经》。庄子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在先秦诸子中呈现出独特的灵光异彩。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深远影响,不减孔孟。庄子文学批评,立足于庄子美学。其突出特点就是崇尚“天地之美”。 “天地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庄子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即大自然之中。人要使自己“备于天地之美”,就必须“观于天地”,“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天地之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自然无为。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无不为”之说,正道出了“天地有大美”的原因之所在。庄子:“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天地之美 《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大学》和《中庸》原来都是《礼记》中的独立文章,南宋朱熹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将其抽出,同《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为“四书”。 道家以“道”为名,“道”是道家的本原、本质和精髓。庄子之“道”源于老子之“道”,即“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大宗师篇》所谓“大宗师”,就是宗大道为师,将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升为“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将宇宙当作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那么,自然之道,宇宙之道,就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源。他强调物我一体,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境界,认为人只有“顺物自然”,才能实现自由精神的张扬。“道遥游”,就是自然无为的集中表现,因为“道遥游”就是一种精神自由,一种自在自乐而获得的自由之感。如果人为外物所累,斤斤于金钱、名利、权势、美女、地位,背叛了“无为”之道,就不可能获得自由。所以,“游”的实质乃是对人生采取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态度和审美追求。 庄子的自由是人类学本体意义上的自由,即从人的生存的本体现象出发,从人的精神需要出发,作出的特殊规定的“自由”,只停留在“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哲学层面上,去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认为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如果牺牲这一目的而去追求外在的目的,如功名、富贵、利禄、权势等,即是愚蠢的、错误的。这就是庄子所提倡的人的生活准则“自然无为”的真正含义。所谓以自然无为为生活准则,也就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生活的准则。因此,庄子以自然无为为美,实质上就是以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为美。这就是庄子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