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管理特点.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园的管理特点课件

四、公园的管理特点;(一)水资源管理;2)实施水利项目建设 基于对园内水资源的科 学考察, 20 世纪 30—80 年代在园区内共新建了300 多口井,完成了50处水利项目建设,新建了大量的人工水源地以确保园区内河流网络的水资源充足供给,特别是保障在旱季来临时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不因 缺少水源而减少。据统计,完成的水利项目在旱季能 够保证1 万 m3 左右的水资源稳定供给,吸引了大批 斑马和蓝牛羚在园区内过冬和定居。这一措施使得园区内珍稀羚羊种群数量有了明显的上升,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此同时,种类众多的野生动物集中到人工水源地周围汲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进行观赏。 ;物种管理; 1999 年园区内大象数量一度 达到9 100 头,而园区内可承载的大象数量为7 000 头。为减少园内大象的数量,公园采取将 1 600 头大 象转移到其他保护区域的政策。克鲁格公园管理部门把管理的重点从转移、迁徙大象转向关注于大 象分布和种群密度对,将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上。公园 对园区采取划分区域的方法种群密度低 3 个不同的区域。在高密度区域中,大象的种群数量 可以在没有捕杀和被迫迁徙的条件下自然增长,每年 的增长速度约 7%; 而在低密度区域,则通过强内部从北向南依 此划分为种群密度低到种群密度高再到制迁徙、捕杀的方式来降低大象种群密度。除此之外,园内还使用科学方法对大象采取避孕措施,以降低大象的生育和繁殖速度。大象数量的减少减轻了对园内 水资源、植物资源的消耗,为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旅游开发管理;2)社区共管模式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南非国家公园管理局逐渐改变了以前完全依赖自身力量管理公园内森林和动物资源的传统,开始与周边社区广泛合作,建立新型的合作共赢关系,通过动物拍卖,允许周边居民到国家公园收获芦苇、肉类等自然资源,雇佣居民就业以及改善周边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与社区共管。以大象管理为例,公园向周边社区的私人 庄园拍卖超出园区承载力数量的大象,公园获得一定 的经济收益,公园再把这些收益用于国家公园的管护以及解决周围社区土著居民的生活问???。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公园通过“拍卖野生动物、发展生态旅游、扶持建立私人生态保护区以及推进周边社区建设”发展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保护产业链,使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综述;五、公园管理方式与国内景区区别;(一)科学保护,更有针对性 ;(二)监测预警与评估机制更完善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统一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