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MMC概论课案

标题;EMMC架构 NAND简介 EMMC控制器 ;EMMC架构;eMMC架构是由一个嵌入式储存方案所组成,使用多芯片封装(MCP)技术,把控制芯片(Control chip)和NAND Flash芯片封装在一起,组成一颗单芯片,因此缩小了器件所占用的面积。 eMMC内部结构由MMC接口、NAND以及Controller所组成,HOST只需要透过MMC接口下达命令,片内的Controller可以直接对内部的NAND进行算法管理(ECC、Wear-Leveling、BBM),因此简化了对存储器的操作。;NAND简介;1.1.1 MOSFET结构及工作原理 – 定义;用一块P型硅半导体材料作衬底 在其面上扩散了两个N型区 在上面覆盖一层二氧化硅SIO2绝缘层 在N区上方用腐蚀的方法做成两个孔,用金属化的方法分别在绝缘层上及两个孔内做成三个电极:G(栅极)、S(源极)及D(漏极);通常,漏极D与电源正极连接,源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在未加栅极电压时,漏极与源极的沟道有两个背靠背的PN结,??以漏极电流几乎为零。;当栅极G与源极S之间加上正电压时,金属栅极被充电而聚集起正电荷。 正电荷建立起的电场排斥靠近SIO2底面下的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形成耗尽层。 栅极电压进一步加大,直到VGS=VT(开启电压)时,由于电场足够强,会把P型半导体表面的空穴赶走,,同时还会吸引一定数量的电子聚集在两个N区之间。;VGS越大,积累的电子越多,这种作用使得与SIO2交界面处的衬底由P型转化为N型。 这个感应生成的N型半导体薄层称为反型层。由于反型层的出现,使得原来的PN结消失,并且在漏极与源极之间搭建起N型导电沟道。 这时在漏极电压Vds的作用下,电子会自源极经沟道电阻流向漏极,使外电路中产生的漏极电流Id。 Vgs越大,感应生成的N型导电沟道越深,因而Id越大,因此称之为N型导电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NAND内部存储结构单元基于MOSFET。 与普通场MOSFET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栅极(控制栅(EG or CG))与漏极/源极之间存在浮置栅(Floating Gate(FG)),利用该浮置栅存储数据。;SLC为例,单个存储单元,只存储一位数据,表示成1或0。 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电荷的电压,和某个特定的阈值电压Vth相比: 大于Vth,表示1 小于Vth,表示0 控制CG给FG充电,使FG存储的电荷超过Vth,表示为1?? 控制CG给FG放电,使FG存储的电荷小于Vth,就表示0。;NAND利用F-N隧道效应,通过硅基层给浮置栅充电,电流从浮置栅极到硅基层。;数据的擦除是利用F-N隧道效应放电,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读取数据的时候给控制栅加 5V左右的读取电压: 如果浮置栅中有电荷,此电荷可抵消提供给控制栅的电压,使阈值电压增高。 如果浮置栅中没有电荷,且不给控制栅提供12V左右高电压,则漏极~源极之间不会处于导通的状态。 因此,通过向控制栅加读取电压(5V),判断漏极~源极之间是否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判断浮置栅有没有存储电荷,进而判断该存储单元是“1”还是“0”。;2.1 结构阵列;2.2 单元组成结构;2.3.1 物理存取方式 – 整体视角;2.3.2 物理存取方式 – 单元视角;3.1 外部接口;3.2 内部控制框图;3.3.1 操作时序 – 写命令;3.3.2 操作时序 – 写地址;3.3.3 操作时序 – 写数据;3.3.4 操作时序 – 读数据;EMMC控制器;1.1 控制器框图;1.2.1 控制器简介 – 工作模式;1.2.2 控制器简介 –操作模式;1.2.2 控制器简介 –速度模式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