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比诗歌鉴赏.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了壮丽雪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 尾联表达了作者虽有羁旅思乡之情,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伤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古代诗歌的阅读的“比较鉴赏”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因此,越来越受命题人的青睐。? 比较型古诗鉴赏题重在“比”。就鉴赏主体而言,分“版本比较”(同一首诗词,版本不同)与“作品比较”(不同诗词,题材相同或相近);就鉴赏内容而言,分“概其同”(概括它们的共同点)与“辩其异”(辨析它们的同中之异)。“辩其异”是比较鉴赏的重点。这种鉴赏,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明了诗词作品各自的个性特点,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阅读鉴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概其同”,多着眼于作品内容(这也是比较鉴赏的基础)。“辩其异”既可着眼于作品内容(如基调、主旨),也可着眼于作品的形式(如用词、手法)。 提问方式一般为:①两首诗的XXX有XXX异同?②两首诗都用到了XXX手法,请分析其作用;③试比较XXX与XXX的结构技巧。④XXX诗用的XX字(词、句)与XXX诗的XXX字(词、句)的效果有何不同?? 解题思路一般为:①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的角度(是求同,还是求异;是塑造的形象,还是作者情感;是某字的作用,还是手法技巧,等等);②组织答案既要有具体对象,又要有分析见解。? 答题模式:? 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或角度,找出诗中相关内容。? 第二步:分别找出诗人描写的意象,品味特点,想象描述画面。可以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等句式。? 第三步:联系全诗分析情感,明辨手法。可以用“通过...手法,描写(刻画)了...,表达了...”;“通过...手法,营造了...意境,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等句式。? 第四步:两者对比,概其同,辩其异,组织答案。 实例解析? 登?城??????????????????????????????? 望湖楼晚景 ?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 *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