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拟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卷入全球化时代的佛山市制造业,在面对全球经济已经从国际贸易时代转向国际生产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佛山市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问题。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国外学者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最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有价值链、商品链等理论,经过多年的演化,这些内容逐渐被全球价值链理论吸纳和整合。价值链理论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Porter 提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原料供应、技术、人力、财务等) 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相互联系,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链条,称之为价值链。波特并未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价值链理论作出较好的解释。随后有学者用“片段化”(Fragment) 描述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并且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价值链理论往往只关注产业的空间分离,并未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和分工给予足够关注。Gereffi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理论(Global commodity chain) ,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的研究方面给出了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全球商品链是通过一系列国际网络围绕某商品或产品而发生关系的诸多企业和政府等紧密地联系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这些网络具备一定的社会属性。全球商品链后来的研究基本集中在链条治理这个角度,即 Gereffi提出的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商品链治理模式。Memodovic和Gereffi 等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反映全球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治理关系的分析模式,即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治理模式。全球价值链方法体现了国际联系在获取技术知识或加强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Humphrey和Schmitz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上领导企业和供应商的四种合作关系:一是公平交易,二是网络关系,三是准等级制,四是等级制。在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和最大利润份额往往都流向了海外设计和销售环节,而一般由发展中国家地方产业所占据的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和利润份额很薄弱。全球价值链理论更重视价值环节在地理空间上的片段化,价值链的重组、协调、治理和动力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Humphrey和Schmitz认为升级的类型包括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产业链条升级。产业升级一般遵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业功能升级,最后是产业链条升级的过程,而且随着产业升级的深化,价值链中的实体经济环节越来越稀少。但应强调指出,产业升级轨迹并不是完全依照这一规律,不可改变,例如当技术出现突破性创新时,升级轨迹可能突破常规方式。 国内学者绕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对制造业升级的探讨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李作战(2007)从升级路径的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五种路径。宋巍和顾国章(2009)构造了产业内升级程度指标和产业间升级潜力指标,用2001年和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数据对产业升级的两种路径进行了考察。刘志彪(2005)、许仙平(2007)、吴友富、章玉贵(2008)等从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的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刘志彪(2005)提出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走“国际代工”的道路,是一种内生性的自然选择。从OEM、ODM转向OBM,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跳跃性革命。中国企业转型经营自有品牌,需要在战略上从提高经营效率向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化转变。为此社会和政府应该为这些先进企业创造品牌经营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条件,培植品牌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条件等。许仙平(2007)提出浙江的传统产业要想获得快速升级必须要走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之路。吴友富、章玉贵(2008)提出创建全球性品牌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成功的关健要素,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实施品牌升级战略时,必须对竞争对手的实力、市场结构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对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劣势有透彻的分析。吴曙光(2009)从发展服务业的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提出了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服务业的认识水平。赵文成,赵红(2008)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和控制能力,延伸我国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与跨国公司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用产业梯度在我国不同地域的空间布局形成产业价值链的协同机制,大胆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张幼文(2005)从要素培育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