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东北地区文化
浅谈东北地区文化
——二人转的魅力是土俗
内容论文摘要: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
论文关键词:二人转 地域文化 东北地区
1.二人转的今昔
近些年,各种流行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出现、风靡,而后消失。然而,有一种文化现象却像滚雪球般地在全国蔓延,这就是东北文化。到网上点击“东北”,一个个热门的关键词喷薄而出,长白山、松花江、长春电影制片厂、一汽、哈药六厂、大连实德、雪村、赵本山、酸菜、二人转,等等。当华夏大地刮起强劲的东北风,东北文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我们必须提及东北文化缩影的二人转。
二人转,俗称“蹦蹦”,是东北地区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二人转,就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调。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其表演形式,有一人表演的单出头、二人表演的“双玩艺儿”和两人以上表演的拉场戏三种。其中以“双玩艺儿”为主,两个演员一扮女角,俗称“上装”或“包头的”;一为男角,俗称“下装”。演出时,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分别饰演不同人物,即所谓“跳进跳出”、“分包赶角”、“千军万马,全靠咱俩”,因此称作“二人转”。
二人转的形成因素
东北人豪爽、耿直、性子急,这让他们不愿意看绕圈子、埋伏笔的大戏,加之舞台上跑龙套的乱哄哄一堆人,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而二人转却清楚明了,“千军万马,就是咱俩。”另外,二人转的故事几乎都是开门见山,先说谜底,再讲缘由。不像其他剧种折腾半天到最后才弄明白原因,这种方式让东北人很不耐烦。
东北人豪爽、耿直、性子急,这让他们不愿意看绕圈子、埋伏笔的大戏,加之舞台上跑龙套的乱哄哄一堆人,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而二人转却清楚明了,“千军万马,就是咱俩。”另外,二人转的故事几乎都是开门见山,先说谜底,再讲缘由。不像其他剧种折腾半天到最后才弄明白原因,这种方式让东北人很不耐烦。
.二人转的独特魅力
二人转扭扭唱唱三百多年,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他忠实的追随者,尤其在东北的农村,只要唢呐一吹、锣鼓一响,顿时掌声四起,男女老少马上把临时的舞台围个紧实,里三层外三层,台上台下,一人唱众人和,那种胜似狂欢的场面,使每个初见二人转演出的人都会久久难忘。
民间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民间性存在与它的身上。二人转艺术以“土生土长,以俗见长”为特征,历来是俗文化的代表。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俗”是土俗的俗,亦即通俗、民俗的俗,绝非庸俗、低俗的俗。
土俗性是二人转的品格,而土俗的具体外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在发生变化,但惟一不变的是东北人骨子里的性格。东北三省地处东北平原,地域广阔,各地区间没有天然的屏障相隔,互相间同声连气,交流方便。加之东北曾为蛮荒之地,气候严寒。长期以来,形成东北人豪放、粗鲁、热情、急躁、率直、闲散、幽默诙谐的性格。
“二人转通俗的唱腔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听懂,实际生活中少用的方言土语为东北人一种语言情结的回归。不拘一格的表演可以融会任何舞蹈动作,甚至现代的摇滚、霹雳,对白中既有相声的幽默,又有小品的诙谐,一块手帕就是天地乾坤,一把扇子可当刀枪剑戟……”所有的这些都正好符合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情趣。
二人转的装束大红大绿,土里土气,火火爆爆。“东北二人转土得掉渣,是下里巴人的下里巴人。它就像东北人一样,粗豪,拙重,可着嗓门大吼。让听惯了越剧和粤剧的南国人觉得闹得慌,让听惯了豫剧和晋剧的中原文化的正宗传人觉得少了些端庄。”二人转与“关外高朗的天,广远的地,人高马大的汉,泼辣诙谐的妻,以及那些随风刷刷起舞、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却是那样的般配。”
二人转的“雅俗之争”
二人转是东北的土特产,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发展成熟在民间。然而这“乡土奇葩”随时间的推移,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从田间地头到大江南北,成了文化市场的宠儿。由此,关于二人转的争论也多了起来,最为激烈的就是二人转的“雅俗之争”。2004年初央视喜剧小品大奖赛颁奖晚会上出现的赵本山“炮轰央视”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二人转能不能雅俗共赏?能否登入“大雅之堂”?
关于文艺的“雅”和“俗”,我们中国一直都存在着争论。古代就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说,现在又有“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之说,所谓“阳春白雪”和“精英文化”被认为是雅的,所谓的“下里巴人”和“民间文化”被认为是比较俗的,其实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里面,都有优秀的和糟粕的东西。所以一种文化的生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