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变迁.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变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变迁NAME:刘欢CLASS:建筑设计技术三班STUDENGT NUMBER:1032203316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多年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的变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从它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王朝的衰败与兴盛。以及在这期间所衍生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随着王朝的变迁而发生的演变。大地上有了人类,在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由于对大自然的不了解,从而对她产生了恐惧。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来说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们依赖自然,甚至把自然对的一切当做神来供养。他们和自然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到了原始社会后期,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屋前后出现果木蔬圃。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后来有了农业,那是人们对自然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人保持着亲和的关系。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家产生了组织和阶级,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产物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中国古典园林,自由灵活而又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且殷周时代已有园囿的经营。园囿台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能园林的原始雏形。到秦始皇时,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始皇便逐步将其“大咸阳规划”,进行皇家园林建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坐之咸阳北板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秦始皇晚年经营更大的朝宫即著名的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中心。西汉的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其中的上林苑已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慢慢的随着朝代的变迁,园林也相应的进化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以多采多姿的个性特征和极其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中国园林自古有之,统称为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