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态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安若 摘要:生态环境包括气候、植被、上壤、山脉、河流等因素。这些生态环境因素对古代文化发生很大影响。研究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好的研究考古学,了解当时文化的发展与人类行为。 关键字:生态环境 考古 文化 环境不同时代文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不但影响文化的性质. 而且影响文化的发展速度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对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 不论是旧石器时代的” 攫取性经济” 或称. 掠夺性经济” 。还是新石器时代的二生产性经济” ,人类生产活动的内容都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环境决定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而经济活动的内容,又直接影响史前文化的性质, 生态环境不同, 人类的活动内容就不同。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也随之不同。这就导致文化性质的不同。旧石器时代的北方,经济生活是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人们常使用如砍斫器,大三棱尖状器等大石器,典型的遗址有丁村遗址等。在石器成分中小石器的类型有刮 削器、尖状器、等. 均属狩猎工具以及与狩猎经济有关的生活用具一这说明文化遗存所反映的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狩猎经济生活。 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沙漠草原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各有不同。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生产活动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北方沙漠草原地区, 大部分属中温带,北方地区是旱、寒冷的气候。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难以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则以狩猎为主反映狩猎经济生活的“ 细石器” 比较发达。磨制石器和陶器则处不发达的状态。长江流域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湿润地区。这样的气候在新石器时代适宜稻作农业的发展, 长江流域是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 环境对不同地点文化的影响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两个明显特 征: ( 1 )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农业以种植根茎果类等无性繁殖的农作物为主( 2 )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数量少, 制作原始落后,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磨制石器和陶器才得到发展。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大特点说明,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虽然开始得很早。但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缓俊, 在漫长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都只是栽培少量的园艺 作物, 人们的食物来源主要还是依赖采集和渔猎。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才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新石器时代华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优越。 生态环境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生产活动的内容方面。还表现为它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整个自然环境并不包括在生产力之中。但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人类劳动过程中又可成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史前时期, 劳动工具极其简陋。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们还不能掌握自然界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的因素即生态环境的制约如果自然环境过于严酷,人们难以获得食物资源。生产力中物的因素长期不足,使物质资料的生产极为困难。 而劳动者的智慧和认识能力还不足以克服这些困难时, 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长期停滞。如爱斯基摩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 动植物资源十分贫乏。其经济生活以海上狩猎为主。陆地狩猎为辅。生活以肉为食.以毛皮为衣.以油脂为燃料,以兽皮、兽骨和兽牙为材料制造器皿、工具和武器房屋一般为半地穴式, 门道极低. 一般用石块堆砌而成, 其上班盖泥上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 使爱斯基摩人长期以来无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的发展长期处于几乎停滞状态。 环境对小地点文化的影响举例 山东寿光郭井子遗址:位于卧铺乡郭井子村西北1千米处, 南距寿光市35千米, 东北距莱州湾15 千米,人工河新塌河穿过遗址中部, 原称/ 郭井子塌河东岸遗址0。遗址原为高岗, 村民称为/北岭0, 后因整修农田和上世纪60 年代开挖新塌河削去近1 米, 现今海拔219米, 现存面积117万平方米, 出土龙山文化和周代遗存。该遗址是目前所知鲁北地区位置最靠北的龙山文化遗址。又因其恰处中全新世海退遗留的贝壳堤之上, 成为多年来备受地学界关注的研究地点。本山东寿光郭井子一带有贝壳堤, 这是地质部门早在上世纪后半叶就已发现的, 贝壳堤是反映古海岸变迁的重要地质遗迹, 推测不会局限在一地分布。本次在详细查阅地质资料基础上, 以郭井子贝壳堤为中心, 在周围展开多次调查, 结果发现: 这道贝壳堤向郭井子西北方向在寿光卧铺乡曹辛庄南、刘旺庄北都有发现, 并继续向西北分布到广饶市丁庄乡赵咀、王署埠一带; 向郭井子东北方向在寿光羊口镇清水泊农场驻地西、西宅科村北以及大家洼镇西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