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盖州四大会馆
盖州四大会馆邵希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后,大江南北各地客商纷至盖州,众商巨资注入,大力推进了盖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盖州城市化建设大规模的崛起。盖州福建会馆、三江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等四大会馆就是适时应运发展起来的。福建会馆位于盖州城西南隅,今普济寺东邻,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坐北朝南,有正殿五楹,东西配庑各七楹,山门三楹,钟鼓楼二座,牌楼二座,戏楼一座,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福建会馆是福建旅盖同乡(包括渔民、船工)集资修建,为其聚会祭祀之馆,因馆内供奉海神娘娘又称海神殿,亦称天后宫。(天后,又称妈祖、天妃、天后等,是自宋以来,沿海历代船工、渔民、商旅等共同信奉的神祗。尤其是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广东、海南、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有广泛的信仰,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天后宫。天后本名曰林娘,亦曰默娘,故又称林默娘。宋时福建蒲阳人,因其聪明颖悟,性怀美德,洞晓天文、气象、医理,终生济人行善,特别是能够救助海上遇难的渔舟、商船、难民,因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传说她逝世后,航海人常见其身着红装出没于海上救助遇难的人。故被朝廷敕封为神,清康熙间晋封为天后。因此南方沿海一带普遍供奉妈祖神像即天后神像,以祈求航海及船运平安顺利。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后圣母”,并入列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邑内天后宫亦是这一神话和历史传承的继续与光大者)。福建会馆建筑宏伟,殿宇巍峨,工艺精湛,是盖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会馆建筑,解放后会馆被毁,现只存西配庑五楹。福建会馆整座建筑为大木架结构,花岗岩条石台基,砖石砌筑。正殿、山门、戏台、钟鼓楼为歇山式,牌楼为明楼式,东西配庑为硬山式。各建筑皆古式门窗,青瓦覆顶。屋脊施鸱吻,套兽雕饰,檐下斗拱、耍头、雀替等均施雕刻及彩绘,檐柱、金柱施红漆。三江会馆位于盖州城东南隅,今市古楼办事处院内。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会馆由后殿、正殿、钟鼓楼、山门等组成,嘉庆十四年(1809年)添修西客厅、东西配庑、戏台等,现仅存后殿。后殿:大木架卷棚式建筑,面阔三楹,进深五楹,东西长11.9米,南北宽15.9米。青砖砌筑,前檐下有斗拱10攒,厅堂檐栏间无隔断。额枋上施彩绘。殿内塑诸神像。正殿:为主殿,曰娘娘殿,亦称天后宫。大木架歇山式建筑,面阔三楹,进深二楹。青砖砌筑,檐下施斗拱,檐檩、额枋上绘有云龙、异兽、云纹、海水、花卉等彩绘。殿内塑海神娘娘,即天后等像。民国十九年(1930年)盖平县志曰:“天后宫……辽宁则以我盖平为最名,昔以西河口岸为南北省,海上交通之中枢,轮蹄丛集,舟帆交并,故我邑执三省商业之牛耳。因之一城中有一之海神庙三,首曰福建会馆,二曰三江会馆,三曰山东会馆”。“雍正八年恭遇俞旨,赐额凡天下原建有天后祠宇,择其规模洪厂者,令照例春秋致祭。”东西配庑为偏殿,大木架硬山式建筑,面阔各六楹,进深三楹。内为商会及同乡集会接待之处。是时,远梓近邻,商讨疑难,洵里苦乐、宴席欢娱,畅叙桑梓。客厅:位于正殿西侧,大木架硬山式建筑,面阔八楹,进深三楹。为旅盖同乡住宿之所。山门三楹硬山式建筑,左右为钟鼓楼,山门前过街建四角攒尖式戏台一座。整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巍然。每岁三月三至九月九为会期日,是时馆内外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山西会馆位于盖州城东门外财神庙东隅,今盖州市古楼办事处东市社区东市幼儿园院内,清乾隆六年(1741年)建。会馆坐北朝南,呈规则长方形,有正殿三楹,东西配庑各五楹,后殿五楹,耳房六楹,钟鼓楼二座,戏楼一座,大门三楹,四周青砖围墙,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山西馆会是山西籍旅盖同乡集资修建的,因馆内供奉关帝亦名关帝庙,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关岳庙。解放后会馆被毁,现只存后殿五楹。原会馆规模浩大,布局有序,宏伟壮观。是盖州地区著名的四大会馆建筑之一。整座建筑为大木架砖石结构,基础为花岗岩条石台基,墙壁为青砖砌造,古式门窗,屋顶覆青瓦。戏台、山门、正殿、钟鼓楼为歇山式。后殿、配庑、耳房为硬山式。各建筑瓦顶、屋脊皆有镂空、浮雕鸱吻套兽等装饰,屋檐、斗拱、额枋等施以雕刻及彩画。戏台:戏台建在会馆前广场南侧,台基为方形花岗岩条石砌筑,有台阶通上。戏台为亭式四角翘檐式建筑,四根金柱挑梁,歇山顶,戗脊端皆有套兽。四周檐下有斗拱,额枋突出,并绘有云龙、异兽、云纹、花卉等彩画。山门:山门建在花岗岩条石台基上,前后门三级台阶通上。面阔三楹,进深三楹。歇山式建筑,四角远挑,飞檐翘脊。正脊浮雕四龙戏珠,脊中施三尊藏塔,两端施鸱吻,垂脊施腰兽,端部各施套兽一组。殿前廊式建筑,前后各有檐柱四根,金柱四柱。檐柱:金根间有月梁。柱石为复鼓式。檐柱间皆有雀替装饰。前后檐下有斗拱,额枋上绘有彩绘。檐前门楣上悬金字楷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