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芦荟消炎霜治理蚊虫叮咬98例疗效观察.doc

芦荟消炎霜治理蚊虫叮咬98例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芦荟消炎霜治理蚊虫叮咬98例疗效观察

芦荟消炎霜治理蚊虫叮咬98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蚊虫叮咬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5例蚊虫叮咬患者随机分为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组用涂患处;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涂患处。 结果:总有效率组为96.9%,对照组为8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蚊虫叮咬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蚊虫叮咬 中图分类号 R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51X(2011) 蚊虫叮咬是夏秋温暖潮湿季节常见病,叮咬后多在皮肤 暴露部位或直接接触部位发生圆形或椭圆形、米粒大或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肿性红斑,皮疹中央常见针头大小的“咬痕”,并伴有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由药材蛇、、等药组成,近年来笔者将其用于蚊虫叮咬,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皮肤科门诊蚊虫叮咬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组98例,男 48例,女50例;年龄2-40岁,平均(31.6±4.9)岁;病程3-56 d,平均(97±5.1)d。对照组97例,男48例,女49例;年龄4-38岁,平均(30.6±3.7)岁;病程2-74 d,平均(42±4.9)d。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1)所有病例均有蚊子或其他昆虫叮咬史;(2)叮咬后局部剧烈瘙痒,继而搔抓,未治或经治而不愈,病程1月以上者。临床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肿块型和湿疹化型。肿块型有一个或数个指肚至核桃大肿块,局部疼痛或剧痒,表面有或无渗液或苔藓化;湿疹化型局部有或无肿块,但表面有丘疹、糜烂渗出,结痂,表面灼热及剧痒。 2 方法 2.1 组 采用均匀涂抹于皮肤红肿处,药量根据肿块大小调整,次/d,直到肿块消退。 2.2 对照组 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软膏(上海先灵葆雅制药 有限公司产品,5 g:5 mg,5 g/支)涂抹于皮肤红肿处,2次/d。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2]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订。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皮肤红肿、热、痛、痒消退。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减轻,肿胀消退。无效:全身和局部症状未控制,甚至加重。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3 结果 4 讨 论 蚊虫叮咬皮肤而出现红肿斑块,既痛且痒,中医辨证属热毒蕴结、气血壅滞。中医对蚊虫叮咬后局部红肿的处理方法很多,目的是解毒消肿、止痒、止痛,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NMF)中的成分,为模拟和仿生天然保湿因子的极好保湿剂,瞬间补充肌肤受损后所需的水分。 综合以上说明,芦荟消炎霜在外用治理蚊虫叮咬一类的轻型皮肤损伤的过程中,效果较好,易于在人群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9 第17卷 第6期Vol.17 No.62011年6月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June.201 3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