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高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家乡 高陵 高陵简介 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称关中的“白菜心”。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望咸阳渭城区、连三原县、泾阳县,北望阎良区,属西安市近郊县,距西安市中心仅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0公里。泾渭二水横贯东西,西禹、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及西延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五区、二水、四线”已紧密地把高陵县与西安市融为一体。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东北部。东西长20.55公里, 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294平方公里。禹夏时期,大禹治水,导泾入渭,绕于县南,成为雍州名地。周时筑有高陵邑。以南部有奉正塬,状若土山,坡度较缓,高四五丈而得名高陵。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县。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更始元年(公元23)复命高陵。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陆。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高陵,相沿至今。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414米。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咸铜铁路、西三一级公路、西禹公路南北穿境。高三、高永、高茹、高交公路贯通东西。27条县乡干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挺拔秀丽的唐昭慧院塔耸立于县城东南;唐大学士裴度撰文,大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唐西平郡王李晟碑突兀在渭河北岸公路旁;1978年,又在渭河南3公里处发掘出唐东渭桥遗址,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米家崖、灰堆坡、马南村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文明遐迩。1995年,辖3镇7乡、8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有54446户、224872人。其中农业人口205542人,占总人口的91.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950人。人均耕地1.24亩,以汉族为主,还有满、蒙、回、维、布衣、土家等少数民族80多人。 本县面积虽然小,但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 高陵名人  程士荣   笔 名: 顾昔、史溶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6 民 族: 汉族 编剧。陕西高陵崇皇乡程家村人。1938年入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陇东文工团队长,甘肃话剧团副团长、团长,兰州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编剧。甘肃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甘肃省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剧协第四次常务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剧剧本《小两口》、《破奸案》(均已公演),话剧剧本《周有才》、《雪山风云》(均已公演),电影文学剧本《红河激浪》、《黄河飞渡》、《西安事变》、《红色医生》(均合作)等。话剧剧本《西安事变》(已公演)获庆祝建国30周年剧本一等奖。   作家:韩雪红、杨长安、甄陵、张新龙、王燕   诗人:张继光、刁枭武   书法家:汪运渠,郭锋、陈院    画家:黄山云(职业画家、沙画家、水影画家、光影画家、水引画家及中国水引画创始人、中国国画及书法影绘创始人)、高东风、张琦、张秉昌 高陵名胜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源自一大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高陵县域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而闻名天下。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昭慧寺塔位于高陵县东南约1.5公里的高陵中学内。按塔的造型结构看,当是宋、辽时建筑,据塔下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碑石载,塔原建于昭慧院内。该院地处泾阳、咸阳、渭阳,故亦称“三阳寺”,塔因寺名。昭慧寺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慧寺塔,按塔的造型结构看,塔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圆宝瓶式塔顶,亦为砖砌。通高53米,每层东、西、南、北四面有券门,其它四面无门。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二砖交错砌筑至第八砖后作出假飞椽挑檐,即反叠内收,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巧而坚固。下面几层塔身几乎没有收分,其上则渐次收减。结构坚固,高耸挺拔,直冲云汉。塔内楼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楼梯盘旋而上,手到之处的塔砖已精光锃亮,敲起来铿铿作响,塔砖不似现在的砖有许多气眼和沙粒。整体而言,昭慧寺塔造型秀丽,尤以檐上所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