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新.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新要点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柳州市民族高中 罗丽梅 教学目标 1.掌握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联想形象:诗歌形象包括 (人物、景物、事物) 3.读懂暗示: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丰富的、含蓄的、深刻的含义,揭示诗歌主题。 一、方法 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联想诗歌形象,准确理解形象所暗示的情感,我们还必须知人论世! 探究:知人论世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考: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使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作业 《湘夫人》描写了什么形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屈原的诗歌里,为什么那么多香花香草?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全诗大致可分四段 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第二段: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第三段: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此诗为我们塑造的湘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人认为这里的湘君就是屈原自己,你同意吗?为什么? 一个为追求理想和爱情,痴情、执著,虽然在失望多于希望时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但始终不退缩的湘君形象。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而《湘夫人》中湘君形象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 * 用 自己的 切身体会 推测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的本意。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 意 逆 志 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不以辞害志(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 知人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