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地赚钱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嘉诚地赚钱模式

揭秘李嘉诚和地方政府冲突内幕 2014-09-10?香港企业促进会 【当年地方政府大抛媚眼,用各种优惠好不容易拉来的“李嘉诚”金字招牌,为什么今天变成了囤地无良开发商的代号?原因是李嘉诚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理念根本就不同,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想“结婚”,李嘉诚却只想找“情人”。】 以李嘉诚为首的“长和系”(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日前再遭媒体披露其多年来“蜗速”开发土地,在10余座城市变相囤积土地,延长土地开发周期从6年到10多年不等。 对于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变相囤地的现象,不但舆论再度把炮口指向李嘉诚,过去把李嘉诚当作财神爷膜拜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公开表示将会对囤地大户进行一波整治。 过去,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在内地投资,走到哪里几乎都是媒体聚焦、政府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对李嘉诚的态度,今天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在这里我可以告诉读者三个少为人知的内幕。 地方政府要的李嘉诚给不了 首先,地方政府和李嘉诚对于投资开发地皮的设想完全不同。 自改革开放以来,官员们深深体会到“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通过引进开发商投资开发土地,修建商业楼宇和住宅,不但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加能够提振税收、就业和消费市场。 由于房地产这个市场上一直讲究名人效应,一旦某地成功吸引知名企业前往开发土地,既能创造出品牌形象效益,又能极大提高当地的招商引资形象,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前往当地投资。 因此,像李嘉诚这类的巨星级人物,早就成为了各地政府“大抛媚眼”的对象。地方政府为了邀请李嘉诚的“长和系”前往当地投资买地盖房,更无不千方百计给予“长和系”在圈地、地价、税收和用工等各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希望以此吸引其落地生根。 显而易见,地方政府这种非常慷慨的“求爱”方式,自然会获得精于计算的李嘉诚的青睐。但是,当地方政府一厢情愿希望“长和系”到来之后,可以很快就“开花结果”,在所购买的土地上破土动工,修建楼宇的时候,却赫然发现事与愿违,“长和系”竟然以“蜗牛式”的速度开发土地,未能给地方政府带来预想中的经济收益,地方官员对此很有怨言。 不过,站在李嘉诚的立场而言,所谓在商言商,“长和系”接受地方政府的“求爱”,一是为了增加在内地的土地储备量,以巩固、壮大自己,这是包括“长和系”在内的香港大多数开发商所采取的长线投资、长期储备的发展模式。 二是为了赚取巨额的土地溢价。可能很多读者不了解,“长和系”在香港一贯的开发模式,就是“第一个进入开发区域,以低价拿地;最后一个开工、销售,以高价卖出”,等到其它开发商将周围配套发展好之后,当初荒凉的区域变成人丁兴旺的闹市,房价大幅上扬,“长和系”就可以稳赚土地溢价。 就拿“长和系”在上海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投资的地块为例,虽然“长和系”早在2006年底就以底价22亿元(人民币,下同)获得“真如城市副中心”南部核心区的地块,拿地价格是约3000元/平方米。但“长和系”拿地之后,一直使用“拖字诀”,整个项目预计要到2018年才能落成。 由于“真如城市副中心”作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的最后拼图,及上海最后可供开发的热土,因此地价逐年高涨,目前已经远远超过15000元/平方米,未来的价格还会更高。也就是说,“长和系”的项目仅溢价率就超过5倍,可以不建一砖一瓦就可以获利100亿元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请读者告诉我,如果读者您是李嘉诚,您愿意这么快就把土地开发出来卖掉吗? 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和李嘉诚对彼此的认知是错位的,地方政府认为既然向李嘉诚“求爱”成功,双方下一步就应该结婚,“开花结果”。但在李嘉诚看来,双方只是你情我愿的“情人”关系,是否要落地开花,需看双方的共同意愿,而非单方面决定。 加上,一些地方官员或许不明白的是,经济学上有一个所谓的“用钱包来配给”(rationing by the purse)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谁的钱多,谁就拥有更大的决定权。财势滔天的李嘉诚,当然要由自己来主导土地开发的进度,以攫取最大利益。 在这种地方政府要“结婚”,李嘉诚只想当“情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急于“求婚”未遂,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不但对李嘉诚“恶语相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针对“长和系”的变相囤地的措施出现。 李嘉诚招牌逐渐失色 与此同时,“李嘉诚”这三个字的招牌,也不再像以往那么吃香了。 除了一些地方的官员对李嘉诚“因爱生恨”外,也有一些地方的官员开始对“李嘉诚”这三个字的招牌不再感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当中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在2010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之后,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导致欧洲资产价格降低,为外界创造了投资欧洲的机遇。李嘉诚因此增加对欧洲的投资,相应地减少对中国内地的投资,这种“西进东退”举措自然令一些地方政府对李嘉诚前来投资的期待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是李嘉诚近年在内地投资房地产的步伐缓慢,也令

文档评论(0)

ytuozhuange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