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课件(PPT 33页)
孔尚任:(1648-1718),子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唐,自称云亭山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用十年时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名著《桃花扇》。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升并称“南洪北孔”。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撰的《小忽雷》(唐代琵琶名)传奇。孔尚任的诗文有《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是我们今天考查他平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情节介绍 公子秣陵侨寓,恰遇南国佳人。奸贼挟仇谗言进,打散鸳鸯情阵。 天翻地复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烈女溅血扇面存,栖真观内随心。《西江月》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录侯方域诗两首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 情节结构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孝陵、皇宫代表着明朝的尊严和威权,秦淮代表着南京的富庶和繁华,三者的兴衰变化最能反映南明覆灭的荒凉破败,更能抒发亡国之痛。而且秦淮旧院为唱曲人听曲人所熟悉,更易引起情感的共鸣。 引子:定沉郁悲怆的基调 城郊、孝陵 由远而近 故宫、秦淮 铺设景物 板桥、旧院 寓情于景 吊南京 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2.唱词的语言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如何体现出来的? 提示:唱词语言典雅和谐。对仗、排比的运用,口语散句的穿插,声韵腔调的调配,使唱词于整齐中见错落,于雅致中见通俗,于是语言显示出典雅和谐的特点。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这里是指苏昆生,他作为南京兴衰、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人,兴亡之感是最真实,最强烈的。金陵的富庶繁华,秦淮的歌舞风光,他曾亲自经历过,体验过。但转瞬之间,随着江山易色,一切繁华冰消瓦解,云尽雾散。乌衣巷已不再有显赫的达官,凤凰台不再有逍遥的凤凰,莫愁湖也是愁鬼夜哭。看饱五十年兴亡的苏昆生此时也只有悲声连连了。这支曲子寄寓了浓重的兴衰之感,《桃花扇》的寄意,于此处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这三支曲子皆写秦淮旧院,只是角度有异。作为一整体,它们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依次对秦淮旧院作了细致的勾画。“折桂令”写秦淮旧院的周围环境。尽管潮声依旧,白鸟绿水依旧,黄花红叶依旧,但没有了水边丽人,没有悠扬乐声,没有了热闹 的灯船节,没有了醉人的菊花酒,还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这一切只能让故地重游的人黯然销魂了。“沽美酒”写了通往秦淮旧院的青溪红桥。往日红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现在却是红板全无,行人稀少,与秋水长天、落日余辉相伴的只有桥边的一树孤柳了。“太平令”写院内情景。枯干的水井,颓弃的鸟巢,砖上的青苔,阶前的杂草,亲手种的花被人采摘,亲手裁的树被人砍掉,这一切让院中昔日的常客怎会不伤痛不已呢? 写法 《哀江南》这套曲子 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 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近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 读至卒章,见“板桥残照”、“杨柳弯腰”之语,虽使柳七复生,犹将下拜。古人而谓千古以上、千古以下,有不拍案叫绝,慷慨起舞者哉?妙以至矣!蔑以加矣! ?????????????????????????????????????????????????? (顾采《桃花扇序》) 《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 ???????????????????????????????????????????????? (梁廷楠《曲话》卷三) 由于作者从戏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出发,对哪些地方用说白、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