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洪涝灾害重点传染病的预防(PPT 29页).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洪涝灾害重点传染病的预防(PPT 29页)

洪涝灾害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一、霍乱流行概况: 1961-2001年全国报告霍乱病例数; 1962-2002江苏省报告霍乱病例数 江苏省历年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菌株血清和噬菌体分型 江苏省历年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菌株血清和噬菌体分型(续) 2002年霍乱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对分离的O139霍乱菌株7株(死亡1株)作药敏试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在疫情处理和治疗过程中各地可参照用药 全国近年来霍乱菌型变迁情况 从2001年广东、四川发生稻叶型霍乱以来,2002年在我省邻近的浙江也发生了该型菌株的流行;霍乱菌型从O139转型为稻叶预计着霍乱的流行,所以对我省霍乱的防制不能掉以轻心。 二、流行早期对策: 1.开设肠道门诊 2.强化疫情监测,力争早期发现病人,并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要求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 3.综合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 伤寒: 流行情况(江苏省1980-2002年伤寒发病情况) 噬菌体分型情况 从1987年至2002年全省共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株3081株,嗜菌体分出39个型(包括不裂解和未定).我省的伤寒沙门氏菌株嗜菌体分型以M1型、D2型、D1型、E1型、E9型为多见。其中又以M1型比较特别,1988年全省伤寒大流行与之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噬菌体分型情况 2.副伤寒甲、乙:在1995年之前我省未检出菌株,1995年分离出4株菌株,之后1996-1998年连续三年又没有副伤寒甲和乙菌株检出,至1999年全省突然检出21株甲型副伤寒和1株乙型副伤寒(三起爆发疫情)。此后每年均有副伤寒甲和乙菌株的检出。自1995-2002年,全省共有72株副伤寒杆菌检出,其中甲型副伤寒菌株67株、乙型副伤寒菌株3株 噬菌体分型情况 噬菌体分型情况(续) 2002年药敏试验结果: 对2002年收集的74株中的58株伤寒、副伤寒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新型抗生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均敏感;对180株痢疾杆菌中的133株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对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多粘菌素B等100%敏感,而对链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炭疽: 1.流行特点: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污染的皮毛、土壤、水源;食用死于本病的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气溶胶或尘埃感染本病。病人作为传染源比较少见。 传播途径: 包括呼吸道、皮肤、胃肠道三种,分别引起肺炭疽、皮肤炭疽和肠炭疽。一般情况下,炭疽以皮肤炭疽为主。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者很少。 分型: 分肠炭疽、皮肤炭疽和肺炭疽三种。三种炭疽均可继发为炭疽脑膜炎,其病死率几乎100%。 2.皮肤炭疽的临床特点: 潜伏期1-5天。 首先出现瘙痒,接着丘疹样的损伤,进而出现水泡,2-6天内形成凹陷的黑色焦痂。通常有中至重度、面积广泛的水肿。少有疼痛。 感染未经治疗,可扩散至局部淋巴结并入侵血流引起严重的败血症。 未经治疗的皮肤炭疽病死率在5%至20%之间,治疗后病死率低于1%。 钩体病: 流行特点: 钩体病是一种人畜可以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播动物是野鼠和家猪。当这两种动物患带钩端螺旋体这类致病菌体后,通过排尿将菌体污染外界田水或雨水、泥土。而当人们接触这些污染水体后,水中的钩端螺旋体经人体粘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长则三周,短则三天便可引发钩体病。 临床特点: 早期钩体病酷似感冒,但有寒热、酸痛、全身疲乏三个自觉症状,还有眼红、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三个体征。钩体病发展很快,所以在有接触田水和洪水的人,出现有感冒样表现时,要及早去就诊,以防钩体病发展,造成重危的肺大出血型,青霉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务须争取早诊、早治、早愈,严防误诊、拖延而发生意外。 预防措施: 为了防钩体病,要开展灭鼠工作,以消灭与控制传染来源。家猪要实行圈养。在洪水泛滥时,猪圈水淹,导致尿液污染水体,常使灾区暴发江水型钩体病。 切断传播途径,管好田水。在钩体病老疫区,有条件的地方,在割稻前可实行排水晒田,再行收割; 疫区农民每年要打钩体防疫针,一般注射后一个月即有预防效果。 也可服用鱼腥草、穿心莲等来预防钩体病。 * 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更多内容欢迎莅临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年份 菌株数 小 川 稻 叶 O139 1a 1b 1d 其他 非流行株 1a 1b 1c 1d 其他 非流行株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